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日期:2025-01-01 19:41:11 人气:1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A+
热门评论

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有什么区别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分析情况表 公司名称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背景信息 客户性质 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 成立时间 1990年12月26日 主要部门 营销总部、连锁发展总部、人力资源部、财务总部、服务总部、售后部、电器总部、采购总部、运营总部、配送部 董事长 张近东 规模 大型商业连锁企业,注册资本93亿人民币,中国商业企业的领先者,经营商品涵盖传统家电、消费电子、百货、日用品、图书、虚拟产品等综合品类,线下实体门店1600多家,线上苏宁位居国内B2C前三 客户经营信息 商业定位 以零售产业为核心,与互联网结合,开启“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新模式。以点辐射全国,建立了全国连锁发展的战略布局。通过智慧化的运营和服务,推进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 经营状况 2017年1月,苏宁收购估值42.5亿的天天快递全部股份。根据苏宁云商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收购分两次完成,2016年12月30日,苏宁以现金出资人民币29.7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70%股份;剩余的30%的股份作价12.75亿元,将在交割完成后12个月内完成。2018年4月12日与碧桂园达成约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业地产的合作,2018年内约有600家苏宁小店、苏宁直营店等智慧零售业态店入驻碧桂园物业。此外,投资、金融、电商采购等也将顺势全面推进。2018年8月3日,华泰证券公布定增认购结果。共计发行10.88亿股,发行价13.05元/股,认购金额总计142亿元。其中苏宁以34亿元认购2.6亿股。2019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6.18亿元,同比增长21.63%。整体来看,2019年1-6月公司商品销售规模(含税,区域上涵盖中国大陆、香港及日本市场,包括线上线下自营及开放平台,以及提供物流、金融、售后等服务)为1,842.15亿元,同比增长21.80%。2019年1-6月公司实现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为1,121.50亿元(含税),同比增长26.98%,其中自营商品销售规模796.9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25.60%;开放平台商品交易规模324.5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30.50%。 门店情况 截至12月31日公司经营苏宁易购广场16个,2018年苏宁小店新开3,972家,调整店面2家,截至12月31日迪亚天天自营门店184家,加盟门店112家。苏宁小店和迪亚天天自营门店合计4,177家,迪亚天天加盟店112家,拥有苏宁易购直营店2,368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2,071家,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2,105家,其中苏宁易购云店424家、苏宁易购常规店1,658家(旗舰店86家、社区店1,177家、中心店395家)、苏宁易购县镇店23家,红孩子店157家。苏鲜生超市8家。2013年苏宁门店首次与国美持平,2018年9月30日,苏宁在中国大陆的各类门店合计达6292间。论线下实力,苏宁已远胜国美。 主要竞争对手 线下 国美电器、天朗电器、百威电器、迪信通、地方家电零售商等。 线上 拍拍网、京东商城、淘宝商城、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企业。 主要问题 1、 运输环节成本问题:虽然苏宁电器有自身的物流服务,但自有物流对采购和运输配送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2、 仓储管理压力:苏宁是大型家电零售企业,大型家电占用空间大,周转速度慢3、 竞争压力大:中国家电消费市场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大,除了国美这种传统模式的竞争对手,还有京东淘宝这种电商的大热也成为了苏宁一大威胁。4、 运营成本的上升:近几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商业物业租赁成本、人员费用支出等上涨趋势明显,家电制造商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导致苏宁陷入加价导致需求减少和不加价导致利润减少的矛盾中。5、 用户体验不佳:忠实用户群缺失,有价格过高和服务不佳等因素。或者:1、 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2、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的整体配送能力低3、 配送中心选址不科学4、 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5、 部分订单存在执行障碍问题6、 库存在浪费较大问题7、顾客备注不明确引起的退、换货问题 可能与邮政合作的产品及项目信息 1、 新媒体推广:利用邮政微信、微博运营、抖音宣传等新媒体方式进行线上推广,新媒体宣传方式具有用户数量大、受众精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2、 代收代发业务:苏宁拥有18万员工,可以与苏宁洽谈代发工资业务,具有网点众多、操作灵活、到账及时,安全便捷等特点。3、 特快专递业务:苏宁的部门众多,内部需要寄递的文件资料较多,特快专递业务具有特、快、专的特点,采用专人、专车、专门作业组织处理,确保了以最快的速度寄递。4、 电子商务网站业务合作:可以与邮政网上营业厅合作,从邮政官网上进行下单即可获得苏宁指定商品的优惠券,能够促使更多消费者选择到苏宁消费。5、 直邮业务:可以通过直邮业务,将苏宁广告制成DM单传递给消费受众群。实现客户维系,市场开发、促销推广,品牌宣传等一系列作用。6、 展架投放:营业厅内投放展架推广苏宁,营业厅流量大,宣传力度大,能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推荐邮政产品和项目相关信息 线上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项目优势 新媒体广告宣传 依托于互联网的一款新型宣传模式,资源丰富,定向精准,专业数据分析,且能实现线上闭环销售 1、朋友圈广告:利用邮政微信平台每日指定在朋友圈投放广告。该项目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成本低,效果显著。 线下 传统媒体广告宣传 依托于邮政企业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的宣传模式,种类丰富,选择性广。传播范围大,读者众多且相对稳定,可信度高,印象深刻,受众接纳性高。生命周期长。 1、 车身广告:利用邮车车身进行广告宣传。该项目成本低,时效长, 利用邮车深入大街小巷的特点把广告植入城市每一处。2、 智能包裹箱广告:利用邮政在每个小区现有的包裹箱进行广告宣传。成本低,时效长,深入各小区内部。3、 LED广告:利用各营业网点LED屏进行广告宣传,邮政营业网点全国覆盖面广,能将广告植入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触及的区域。4、 DM单直邮广告:利用邮政现有资源提供一对一直邮服务。针对性强,竞争对手不易察觉。 个性化邮册 可以依据企业文化以及个人信息等个性化定制的一款文化收藏产品。 邮政个性化邮册:设计精美、突出企业文化价值、具有收藏性、提升企业形象. EMS特快专递业务 EMS邮件更安全,实现快,传递快,百年品牌。 可为苏宁提供更专业的邮件寄递服务.该项目覆盖网络广、投递快、价格实惠、服务优良. 金融业务 邮储金融业务网点覆盖面广,国有银行更安全放心。 1、 代收货款业务:可依托邮政网络对农村市场进行销售后代收回销售货款。覆盖面广、货款回笼迅速、方便快捷、资金安全、账目清晰明了。2、 代发工资业务:依靠邮政网络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代发员工工资。辐射面广、操作方便、满足各类用工形式。 国美电器 国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集分析客户信息表 一、客户背景信息 客户性质 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上市公司 成立时间 1987年1月1日 规模 国美门店总数(含大中电器)达1,063家,覆盖全国256个城市,同时国美还有542家非上市公司,因此国美集团总门店数为1605家。 主要部门 营销总部、连锁发展总部、服务总部、人力资源部、集团办公室、战略规划部 领导 创始人 黄光裕 二、经营信息 商业定位 国美电器宣布整合旗下“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网”两大电商平台,实现后台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整合之后,更名为“国美在线”的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将定位于面向B2C业务的跨品类综合性电商购物网站,依托国美在线的后台能力,以独立品牌、独立网站、独立运营的模式专注于综合类电商平台的发展。 近年来的经营情况 2018年报告期内集团的归属于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预期将在人民币42亿元至人民币49亿元之间,而去年同期亏损为人民币4.5亿元。2019年销售收入约人民币34,333百万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 34,706百万元相比保持平稳。集团的综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7.32%略增加 0.60个百分点至约17.92%。经营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18.33%减少1.64个百分点至 约16.69%。财务(成本)╱收入及税前利润约为人民币366百万元,对比2018年同 期为亏损人民币435百万元。 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供应链管理出现问题2、 增长速度问题,门店整合度不高3、 价格模糊4、 产品价格压榨供应商1. 品牌危机2. 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盈利能力 门店情况 门店数(含大中电器)达1073家,覆盖全国250个城市,同时国美还有543家非上市公司,因此国美集团总门店数为1616家国美电器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700多家,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等多个全国性和区域性优秀家电零售连锁品牌,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 主要竞争对手 线下:苏宁电器、天朗电器、迪信通、地方家电零售商 线上:拍拍网、京东商城、淘宝、拼多多、唯品会等 三、可能与邮政公司合作的产品或项目相关信息 个性化邮册 邮政个性化邮册:设计精美、突出企业文化价值、具有收藏性、提升企业形象. EMS特快专递业务 可为国美提供更专业的邮件寄递服务.该项目覆盖网络广、投递快、价格实惠、服务优良. 展架投放 营业厅内投放展架推广国美,营业厅客户流量大,宣传力度大,能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物流快递 通过三方战略合作,将可充分发挥国美在商品供应和流通方面、邮政在渠道和服务方面的优势、以及邮政速递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优势,联手共拓农村市场

阅读全文

国美和苏宁的战略差异性分析 急!!

苏宁以空调专卖起家,自1994年开始连续10年居国内空调销售额首位,因此直至目前,空调产品仍然在苏宁的商品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空调销售带来的主营收入和毛利分别占公司总量的30.25%和33.74%。空调是传统家电产品中毛利最高的品类,因此,对于苏宁来说,在空调销售方面的品牌、供应链资源积累是一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国美则在影音产品(电视、音响、DVD等)的销售方面获得了31.11%的营业收入。但影音产品的综合毛利大大低于空调,这也许是苏宁毛利率较国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管理费用(行政支出)和营业费用两项之和占营收的比例来看,国美的费用管理能力显然要高于苏宁。 两公司在实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两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国美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与国内空调厂商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苏宁与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似乎更加融洽。实际上,国美在历次与海尔、格力等家电制造“大腕”掰手腕的时候,态度都表现得比较强硬。许多类似的案例反映出国美和苏宁在供应链关系管理和整合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和态度。 厂商关系如何协调:苏宁略胜一筹 纵观国际上供货商和超级连锁企业的关系发展史,类似国美和格力的“分手”案例也不少。但博弈的结果,最终都是建立起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双赢。比如,宝洁和沃尔玛也“翻过脸”,但是最终建立了全新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关系,甚至实现了电脑互联的信息共享,得到了双赢。 但国美与国外的超级商业连锁企业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沃尔玛的“长大”是通过提高自身效率实现的,而国美更多的是将“长大”的成本转嫁给厂家。第二,商家与厂家的关系应该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在利益上应该是“双赢”的结局,这也是沃尔玛、宜家能够与一些大供货商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国美的成长历史几乎是一部厂家的“血泪史”。市场上经常会看到国美挥舞起一些品牌的产品大规模进行“血祭”,价格屠刀高举不落。通过不断地打压企业,取得自己的“扩张”资本。沃尔玛培育的是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是符合商业道德的,而国美的手段则更多地利用了短暂的利益博弈关系,并不能获得企业持续成长所必须的合作与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他零售巨头的出现是市场的一大幸事,厂家话语权的增强更是市场的一大幸事。觉醒的厂家不肯不要利润不要品牌地“就范”了。它们逐渐采取扶持其他经销商、利用其他超级商业渠道、自建专卖店等商业手段,减少对连锁渠道依赖。2003年,国美曾经因单方面的降价行为两度与联想等IT巨头翻脸,由于联想采取了多级代理的通路体系,国美并没有撼动联想等在市场中自主经营的地位。在国美降价的过程中,联想采取了可能诉诸法律的警告和断货措施,滞缓了国美冲击IT市场的步伐。 2004年6月,国美电器通过借壳鹏润实现香港上市。2004年7月,作为国内首家以IPO形式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市场的家电零售企业,苏宁募集资金近4亿元,一举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股。 作为家电零售业的两大典型代表,国美和苏宁的成长基本上折射出中国连锁家电零售业的发展轨迹: 两者均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电销售渠道由多层次批发、计划供给模式向市场模式转轨阶段。均发展于传统商业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向全国高速扩张的阶段; 从所有制属性和经济成分看,两者都属于近十余年来经济领域最为活跃的民营经济范畴; 从两者发展的地域看,也基本上是殊途同归,目前的网点主要集中于一、二级城市,尽管这点是由我国经济和消费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的; 从近年来的扩张模式看,两者均采取了“跑马圈地”的快速铺网战略; 在产品结构上,两者又都顺应市场趋势,不断提高毛利商品(如小家电)、高周转率商品(如数码产品)的销售比例; 从利润结构上,结合商品销售开展的其他业务带来的利润是两者共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 甚至在上市时间上,两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2004年! 在大体类似的经营模式下,从发展历程和一些财务指标看,两家公司又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差异。 苏宁以空调专卖起家,自1994年开始连续10年居国内空调销售额首位,因此直至目前,空调产品仍然在苏宁的商品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空调销售带来的主营收入和毛利分别占公司总量的30.25%和33.74%。空调是传统家电产品中毛利最高的品类,因此,对于苏宁来说,在空调销售方面的品牌、供应链资源积累是一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国美则在影音产品(电视、音响、DVD等)的销售方面获得了31.11%的营业收入。但影音产品的综合毛利大大低于空调,这也许是苏宁毛利率较国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管理费用(行政支出)和营业费用两项之和占营收的比例来看,国美的费用管理能力显然要高于苏宁。 两公司在实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两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国美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与国内空调厂商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苏宁与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似乎更加融洽。实际上,国美在历次与海尔、格力等家电制造“大腕”掰手腕的时候,态度都表现得比较强硬。许多类似的案例反映出国美和苏宁在供应链关系管理和整合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和态度。 厂商关系如何协调:苏宁略胜一筹 纵观国际上供货商和超级连锁企业的关系发展史,类似国美和格力的“分手”案例也不少。但博弈的结果,最终都是建立起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双赢。比如,宝洁和沃尔玛也“翻过脸”,但是最终建立了全新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关系,甚至实现了电脑互联的信息共享,得到了双赢。 但国美与国外的超级商业连锁企业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沃尔玛的“长大”是通过提高自身效率实现的,而国美更多的是将“长大”的成本转嫁给厂家。第二,商家与厂家的关系应该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在利益上应该是“双赢”的结局,这也是沃尔玛、宜家能够与一些大供货商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国美的成长历史几乎是一部厂家的“血泪史”。市场上经常会看到国美挥舞起一些品牌的产品大规模进行“血祭”,价格屠刀高举不落。通过不断地打压企业,取得自己的“扩张”资本。沃尔玛培育的是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是符合商业道德的,而国美的手段则更多地利用了短暂的利益博弈关系,并不能获得企业持续成长所必须的合作与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他零售巨头的出现是市场的一大幸事,厂家话语权的增强更是市场的一大幸事。觉醒的厂家不肯不要利润不要品牌地“就范”了。它们逐渐采取扶持其他经销商、利用其他超级商业渠道、自建专卖店等商业手段,减少对连锁渠道依赖。2003年,国美曾经因单方面的降价行为两度与联想等IT巨头翻脸,由于联想采取了多级代理的通路体系,国美并没有撼动联想等在市场中自主经营的地位。在国美降价的过程中,联想采取了可能诉诸法律的警告和断货措施,滞缓了国美冲击IT市场的步伐。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国美与家电企业的争斗中,远离烽火的苏宁则采取了和气生财的策略,取得了不小的利益(见图二)。 急需逾越的品牌陷阱 中国企业经常是品牌的传播与品牌的表现缺乏定位,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品牌应该具备的形象背离,往往导致品牌脱离经营行为,品牌管理成为营销部门的事情,其结果是:品牌成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国美和苏宁都到了应该反思自身品牌战略的时候了。 国美是什么?如果用这句话来问消费者,大部分消费者肯定会说:国美的价格比较便宜,产品服务很一般。同样的问题如果换成苏宁,消费者则是另一个看法:苏宁的服务还不错,产品价格比传统百货商场有优势。 在公众对国美苏宁品牌评价的背后,我们看到一个完全靠市场促销和大规模炒作形成的品牌,最直接的后果是品牌信誉积累缓慢。而苏宁的品牌形象则相对沉稳,虽然也缺乏品牌的忠诚度。从宏观的品牌内涵来看,两者都缺少理论元素的支持。缺乏了这种包装,舆论以及社会各界自然会产生多种猜测,尤其是在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猜测对企业来说有时会产生很大的伤害。这就是国美苏宁目前遇到的品牌发展障碍。 我们知道,竞争有三种策略:低价策略、差异化策略和集中化策略。零售业态和别的业态不同,一个新店,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发展起来,很容易熄火,再次启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于是,低价就成了国美开拓市场的首选武器,只有价格更低才能和当地商家形成差异化,只有价格更低才能吸引最多的眼球,只有价格更低才有炒作的题材。 因此,国美在全国市场扩张,而是依靠规模形成的强大资本实力,以及因之形成的低价策略。它对消费者的服务水平,自然比不上当地的商家。价格策略对国美快速开拓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国美要认识到,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才好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已经上市的国美,只有放弃价格战,专注于做品牌、做服务,才能获得真正持续长远的发展。 资能力比较:国美棋高一着 2004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以88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代价,收购O-ceanTown100%的股份,而将OceanTown拥有“国美电器有限公司”65%的股份。收购代价全部以发行新股和可换股债券方式支付,不涉及现金。至此,国美经过近三年的周折,终于实现了香港上市的目的。 仅仅一个月之后,苏宁也成功上市,并且顺手摘下了一个第一的牌匾———国内首家IPO的家电零售企业。上市首日,苏宁股票受到投资者热捧:苏宁电器2500万股股票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开盘交易,开盘价高达29.88元,全天交易红火,最高涨到33元,涨幅超过100%。苏宁成功募集到3.95亿元资金。 按照“发行量3000万股以下即在中小企业板”的原则,苏宁被划作了“中小企业”,但事实上,苏宁电器与目前已经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相比,绝对是个“大块头”———在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苏宁名列第78位。 国美和苏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2004年作为自己最终的上市时间。除了上市程序等原因,主要是由于2004年12月11日前,我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开放,而国外的家电零售巨头资金规模远比国内企业巨大,面对如此局势,苏宁、国美等不得不在最后的关头到来之前,为自己在资本市场搭建一个融资渠道。国美通过上市介入资本市场,不仅可以缓解厂商的这种矛盾,同时也减少了国美利用银行借贷模式的风险,从而使国美圈地的基础建在良性的资金基础之上。由此来看,国美、苏宁等企业的集中上市导致了家电连锁企业的扩张模式的变迁,更多地转向理性和健康的“圈地”方式。 从上市地和上市方式的选择上看,国美选择了通过借壳间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方式;而苏宁经过多年的努力也终于实现了内地A股市场的IPO,两者的选择各有自身的优势。 就短期看,苏宁一次性获得了足以支持其未来一到两年扩张的资金流入,但从长远来看,内地再融资环境却并不乐观:一方面再融资的时间、资金额度都受到限制,难以满足连锁扩张的持续性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再融资的负面印象,将持续影响苏宁的直接融资。而对于国美来说,短期内借壳上市对于公司本身来说并没有资金流入,但是香港市场相对宽松的再融资政策将能使国美获得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这一点在国内超市业的两家龙头公司联华超市和华联超市的直接融资历史上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华联超市增发的一拖再拖,已经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发展的良机,与联华超市的差距较2003年以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单从融资能力而言,国美无疑比苏宁棋高一着,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