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几个推荐DV吧。。。。介绍一下dv基本知识呗
http://baike.baidu.com/view/5529.htm
这里的资料很全。
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松下、胜利、夏普、东芝和佳能等多家著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另有喷淋阀、数字电压源等英文缩写简称以及其它义项。
DV是英语Digital Video的缩写,是数码摄像机的 数码摄像机
意思。 DV还可以译成“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JVC(胜利)、夏普(SHARP)、东芝(TOSHIBA)和佳能(CANON)等多家著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然而,在绝大多数场合DV则是代表数码摄像机。
编辑本段数字视频
数字视频是指以数字信息记录的视频资料。英文对应的词组是Digital vid 采用SD卡作为储存介质的佳能摄像机
eo。但是英文Digital video也倾向于指采集数字视频的设备或者系统。和数字视频相对应的是模拟视频,例如普通的(模拟)电视机。数字视频通常被记录在磁带上,通常被通过光盘,尤其是DVD来发布。当然也有例外,一些新型的摄像机可以直接将采集的视频内容记录在DVD上或者硬盘上。采用Digital8的摄像机将数字视频录制在通常的模拟录像带上。
编辑本段视频摄像机
视频摄像机图册(3张)视频摄像机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视频采集格式:隔行扫描方式和逐行扫描方式。隔行扫描的摄像机扫描一幅图像的时候,每隔一行扫描一行:奇数行的图像被同时扫描,然后在某个时间间隔后扫描偶数行的图像,然后是奇数行,然后是偶数行...只含有奇数行的图像和只含有偶数行的图像被称为场,相邻的一奇一偶两场构成一帧。类似的,对于隔行扫描的图像,每幅图像上所有的扫描线在一起也叫做一帧。如果隔行扫描图像要和逐行扫描图像保持同样的帧率,采集的时候隔行扫描每秒采集的次数需要是逐行扫描的两倍。如果观察隔行扫描视频的静止图像的话,很有容易发现一些由于两场不同时采集造成的错行失真,这时候就要用到去隔行(或者去交织,deinterlacing)的办法来解决这种失真。通常,如果是摄制相同帧率相同大小图像的话,逐行扫描的摄像机要比隔行扫描的摄像机贵得多。 标准的电影胶片通常是帧率为每秒24帧的16毫米胶片和35毫米胶片。在美国使用NTSC制式,数字视频摄像机的帧率是每秒29.97(更准确的数字是30/1.001)帧;在欧洲使用PAL制式,数字视频摄像机的帧率是每秒25帧。由于大部分摄像机采用的是隔行扫描的方式,所以这里所说的每秒多少帧并不是准确的说法。比每秒29.97帧更好的说法是每秒60 (59.94)场,所以每两场之间的时间间隔大概是1/60秒。 如果数字视频一直保持在同样的格式下(不经过再压缩--有些时候为了视频编辑、发布经常会这么做,也包括一些使用无损压缩的视频编解码器的状况),数字视频会是一种无损的格式。这是相对于模拟视频而言的--对模拟视频的复制,传输甚至播放都会导致质量损失;而数字视频,即使你复制10000次,它的质量也和原本一模一样。所以越来越多的模拟视频被转化为数字视频来存储。但是在进行这种转换的时候,由于某些视频采集卡的速度或者计算机的速度不够快,有可能造成采集时候的丢帧状况。这时候通常视频在主观质量上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伴随的音频有时候会出现咔咔声,以致被用户注意到,尤其是对音乐进行处理的时候。所以在进行这种转换的时候,一定要选用足够快的设备。 数字视频的编辑通常是通过非线性编辑(NLE for non-linear editing)系统进行的。这种系统是专为视频和音频的编辑而设计的,通常它可以倒入模拟或者数字视频/音频源,但是除了编辑之外通常它不能做任何事情。几乎你看到的所有的电视节目、某些电影、广告都是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 现在,在个人计算机上也可以进行数字视频的编辑,通常需要一定的硬件(比如IEEE 1394接口卡、足够快的CPU、足够大的硬盘)和一定的软件(比如Avid、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iMovie、MGI Videowave、Video Toaster、绘声绘影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计算机自己制作自己的小电影。 比起35毫米胶片,数字视频的成本要低得多,尤其是在编辑的时候。比如你想从35mm胶片中剪出一段场景的话,需要摄影师和导演十分认真地进行--因为一旦出错这段场景也许就报废了。可充用性是数字视频的一大优点。数字视频的低成本也使得个人影片的拍摄成为可能。例如,当使用35mm胶片来拍一段影片通常需要上万美元,如果使用数字视频的话,也许只要上百美元,即使视频中没有任何可充用的部分。使用数字视频工作也比使用胶片要快的多,因为数字视频在拍摄之后可以立刻观看而不需要冲洗的过程。因为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采用数字影片进行拍摄和处理,如星球大战。 数字视频不仅仅用于电影制作。2000年以来,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数字电视,包括高清晰度电视逐渐普及起来。在窄带应用方面,应用于移动电话的视频通信,和商用的视频电话、视频会议都有了成熟的产品。在因特网上的流式视频和点对点视频传输也都是新近的热点。 有很多不同的数字视频编码方法和文件容器格式,支持不同大小、质量、分辨率、色度精度和编码功能的图像编码。 到2005年为止,最高分辨率的数字视频演示是33兆 像素分辨率,即7680 x 4320, 帧率为每秒60帧--被称为UHDV,尽管仅仅是在特殊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参见[1]。在 1024 x 1024分辨率下的最高的帧率达到了每秒1百万帧(当然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这是在工业用高速摄像机达到的。
编辑本段数码摄像机
简介
数码摄像机与传统录像带摄像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拥有一个可以及时浏览图片的 高清家用入门dv
屏幕,称之为数码摄像机的显示屏,一般为液晶结构(LCD,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目前数码摄像机液晶显示屏的大小在2.5英寸或3.0英寸。 常用的数码摄像机LCD都是TFT型的,到底什么是TFT呢?首先它包括有偏光板、玻璃基板、薄模式晶体管、配向膜、液晶材料、导向板、色滤光板、萤光管等等。对于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是来自荧光灯管射出的光,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在使用LCD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颜色和反差度。这是因为大多数从屏幕射出的光是垂直方向的。假如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 数码摄像机的LCD是非常昂贵而脆弱的,所以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而且平时需要做保养工作。 和模拟摄像机相比,DV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清晰度高。我们知道,模拟摄像机记录本提模拟信号,所以影像清晰度(也称之为解析度、解像度或分辨率)不高,如VHS摄像机的水平清晰主著240线、最好提Hi8机型也只有400线。而DV记录的则是数字信号,其水平清晰度已经达到了500~540线,可以和专业摄像机相媲美。 色彩更加纯正。DV的色度和亮度信号带宽差不多是模拟摄像机的6倍,而色度 DV
和亮度带宽是决定影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而DV拍摄的影像的色彩就更加纯正和绚丽,也达到了专业摄像机的水平。 无损复制。DV磁带上记录的信号可以无数次地转录,影像质量丝毫也不会下降,这一点也是模拟摄像机所望尘莫及的。 体积小重量轻。和模拟摄像机相比,DV机的体积大为减小,一般只有123mm×87mm×66mm左右,重量则大为减轻,一般只有500克左右,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体积只有74.7mm×61.9mm×26.9mm,重量才90克,比大多数手机还要轻些。 在摄像时,使用者通过DV的液晶显示屏观看要拍摄的活动影像,拍摄后可以马上看到拍好的活动影像。通过DV能够把拍摄到的活动影像转换为数字信号,连同麦克风记录的声音信号一起存放在DV带中。 DV可以与计算机连接,以读取DV带中的内容,继而对这些内容进行后期处理,如编辑等,还可以刻成VCD或DVD保存起来。 DV还可以与电视机连接,不仅能在电视机上读取DV带中的内容,还能录制电视节目。 像素是DV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像素越高,图像分辨率也越高。DV的镜头有CCD和COMS之分。
发展历程
从第一台数码摄像机诞生到2008年,已经有13个年头了,在这13年中,数码摄像机发生了巨大变化,存储介质从DV到DVD到再硬盘,总像素从80万到400万,影像质量从标清DV(720×576)到高清HDV(1440×1080),都在这13年中发生。 1995年 第一台DV摄像机诞生 1995年7月,索尼发布第一台DV摄像机DCR-VX1000,DCR-VX1000一经推出,即被世界各地电视新闻记者、制片人广泛采用,这款产品使用Mini-DV格式的磁带,采用3CCD传感器(3片1/3英寸、41万像素CCD),10倍光学变焦,光学防抖系统,发布时的售价高达4000美元。DCR-VX1000是影像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民用数码摄像机开始步入数字时代。 2000年 第一台DVD摄像机诞生 2000年8月,日立公司推出第一台DVD摄像机DZ-MV100。当时这款产品只能用DVD-RAM记录,日立第一次把DVD作为储存介质带入到数码摄像机中来,使用8cm的DVD-RAM刻录盘作为存储介质,摆脱了DV磁带的种种不便,是继DV摄像机之后的一次重大革新,不过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这款产品,DZ-MV100仅在日本本土销售,国内市场难觅踪影,DVD摄像机广泛被人认知要从3年后索尼大力推广开始。 2004年 第一台微硬盘摄像机诞生 2004年9月,JVC推出第一批1英寸微型硬盘摄像机MC200和MC100,硬盘开始进入消费类数码摄像机领域,两款硬盘摄像的容量为4GB,拍摄的视频影像采用MPEG-2压缩,用户可以灵活更改压缩率来延长拍摄时间,硬盘介质的采用使数码摄像机和电脑交流信息变得异常方便,MC200和MC100以及以后的几款1英寸微硬盘摄像机都可以灵活更换微硬盘。到2005年6月,JVC发布了采用1.8英寸大容量硬盘摄像机Everio G系列,最大的容量达到了30GB,而且很好地控制了体积,价格保持在同类DV摄像机的水平上。 2004年 第一台HDV 1080i高清摄像机诞生 2003年9月,索尼、佳能、夏普和JVC四巨头联合制定高清摄像标准HDV,2004年9月,索尼发布了第一台HDV 1080i高清晰摄像机HDR-FX1E,HDV的记录分辨率达到了1440×1080,水平扫描线比DVD增加了一倍,清晰度得到革命性提升,HDR-FX1E包括以后推出的HDV摄像机都沿用原来的DV磁带,而且仍然支持DV格式拍摄,向下兼容,在HDV摄像机推广初期内起了良好的过渡作用。
工作原理
数码摄像机进行工作的基本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光-电-数字信号的转变与传输。即通过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流,再将模拟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由专门的芯片进行处理和过滤后得到的信息还原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动态画面了。 数码摄像机的感光元件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DV的存储
现今随着高清晰度视频DV的不断涌现,DV的存储介质容量也成了一个最为大家所关心的话题所以乎一夜间市面上突然冒出很多的DV,这些DV之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采用的存储介质不同,虽然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是优缺点也有相互存在,那么下面就让笔者给大家来简单分析下。 采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JVC摄像机
现在市场上面的DV按照存储介质大约可以分为硬盘类、光盘类、DV带类、存储卡类这四大类。首先来谈谈硬盘DV。市场上面的硬盘DV以JVC品牌DV为主,主流容量为20-60GB,硬盘DV的优势就在于存储空间大,可以很方便的将录制的节目存储到电脑中或者直接利用配套的DVD刻录设备将碟片刻出,但是此类机器也有他们的弱点,就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如果出现硬盘拍摄完之后无法更换其他介质继续进行拍摄,同时硬盘DV由于使用了硬盘,所以机器不能出现跌落之类的情况,不然机器很可能直接报销,硬盘里面的数据也将全部报销,所以购买这类机器在使用 采用DVD作为存储介质的松下摄像机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光盘介质类产品是最金贵的一类产品,但也是最方便的一类机器。说他方便的原因是因为光盘介质的DV采用了DVD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当结束拍摄的时候,只需要将DVD直接取出就可以在任何一台DVD播放器上进行播放。不过这样虽然很方便,但是画面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压缩,同时光存储介质的寿命都比较短,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均衡一下。 DV带介质的产品笔者就不用多介绍了,优点就是价格便宜,随处可以买到,而缺点就是磁带保存的时间短,而且拍摄的视频导出电脑时速度慢,非常不爽。不过适合初级玩家,此类机器发展已经成熟,主机的价格也 采用DV带作为储存介质的松下摄像机
是所有产品线中最便宜的。 存储卡介质的产品一般集中在使用价廉物美的SD卡上,随着SD的容量不断升级以及SDHC标准存储卡的出现,SD卡的容量已经向N个GB级别方向发展,而且这个发展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相比其他存储介质的卡而言,此类机器的体积最为小巧,携带最为方便,缺点就是比较费电,待机时间短,镜头性能一般。
存储格式
编码方式 CCIR 601 在电视广播中广泛使用 ; MPEG-4是用于在线发布的视频资料 ; MPEG-2 使用在DVD和SVCD中 ; MPEG-1使用在VCD中; H.261 使用在视频电话和视频会议中 ; H.263 使用在视频电话和视频会议中 ; H.264 也就是MPEG-4 第十部分,或者 AVC。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 磁带 DV带
Betacam SX,Betacam IMX,Digital Betacam ; D1,D2,D3,D5,D9 (aka Digital-S) ; DV,MiniDV - 使用在现在大多数消费类摄像机中 ; DVCAM,DVCPRO - 使用在专业广播设备中 ; Digital8 -。
按使用用途分类
1、广播级机型: 这类机型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它们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图象质量最好。当然几十万元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例如松下的DVCPRO 50M以上的机型等。 2、专业级机型: 这类机型一般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等,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用摄像机,不过近几年一些高档专业摄像机在性能指标等很多方面已超过旧型号的的广播级摄像机,价格一般在数万致十几万元之间。 相对于消费级机型来说,专业DV不仅外型更酷,更起眼,而且在配置上要高出不少,比如采用了有较好品质表现的镜头、CCD的尺寸比较大等,在成像质量和适应环境上更为突出。对于追求影像质量的朋友们来说,影像质量提高给人带来的惊喜,完全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代表机型例如索尼公司的DVCAM系列机型。 3、消费级机型: 这类机型主要是适合家用使用的摄像机,应用在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非业务场合,比如家庭娱乐等,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用它制作个人家庭的的VCD、DVD,价格一般在数千元至万元级。 如果再把家用数码摄像机细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入门DV、中端消费级DV和高端准专业DV产品。
按存储介质分类
1、磁带式: 指以Mini DV为纪录介质的数码摄像机,它最早在1994年由10多个厂家联合开发 DV
而成。通过1/4英寸的金属蒸镀带来记录高质量的数字视频信号。 2、光盘式: 指的是DVD数码摄像机,存储介质是采用DVD-R,DVR+R,或是DVD-RW,DVD+RW来存储动态视频图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拍摄中不用担心重叠拍摄,更不用浪费时间去倒带或回放,尤其是可直接通过DVD播放器即刻播放,省去了后期编辑的麻烦。 DVD介质是目前所有的介质数码摄像机中安全性、稳定性最高的,既不像磁带DV那样容易损耗,也不像硬盘式DV那样对防震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不足之处是DVD光盘的价格与磁带DV相比略微偏高了一点,而且可刻录的时间相对短了一些。 3、硬盘式: 指的是采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摄像机。2005由JVC率先推出的,用微硬盘作存储介质。 硬盘摄像机具备很多好处,大容量硬盘摄像机能够确保长时间拍摄,让你外出旅行拍摄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回到家中向电脑传输拍摄素材,也不再需要MiniDV磁带摄像机时代那样烦琐、专业的视频采集设备,仅需应用USB连线与电脑连接,就可轻松完成素材导出,让普通家庭用户可轻松体验拍摄、编辑视频影片的乐趣。 微硬盘体积和CF卡一样,和DVD光盘相比体积更小,使用时间上也是众多存储介质中最可观的,但是由于硬盘式DV产生的时间并不长,还多多少少的存在的诸多不足:如防震性能差等等。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未来需求人群必然会增加。 4、存储卡式: 指的是采用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摄像机,例如风靡一时的“X易拍”产品,作为过渡性简易产品,如今市场上已不多见。
按传感器类型和数目分类
1、传感器类型:CMOS与CCD CCD: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 CMOS: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摄像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头上,不过一些高端的产品也采用了特制的CMOS作为光感器,例如索尼的数款高端CMOS机型。 2、传感器数目:单CCD与3CCD 图像感光器数量即数码摄像机感光器件CCD或CMOS的数量,多数的数码摄像机 数码摄像机
采用了单个CCD做为其感光器件,而一些中高端的数码摄像机则是用3CCD作为其感光器件。 单CCD是指摄像机里只有一片CCD并用其进行亮度信号以及彩色信号的光电转换。由于一片CCD同时完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转换,因此拍摄出来的图像在彩色还原上达不到很高的要求。 3CCD顾名思义就是一台摄像机使用了3片CCD。我们知道,光线如果通过一种特殊的棱镜后,会被分为红,绿,蓝三种颜色,而这三种颜色就是我们电视使用的三基色,通过这三基色,就可以产生包括亮度信号在内的所有电视信号。如果分别用一片CCD接受每一种颜色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电路处理后产生图像信号,这样,就构成了一个3CCD系统,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显示影像的原色,不会因经过摄像机演绎而出现色彩误差的情况。
这里的资料很全。
DV是Digital Video的缩写,译成中文就是“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松下、胜利、夏普、东芝和佳能等多家著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另有喷淋阀、数字电压源等英文缩写简称以及其它义项。
DV是英语Digital Video的缩写,是数码摄像机的 数码摄像机
意思。 DV还可以译成“数字视频”的意思,它是由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JVC(胜利)、夏普(SHARP)、东芝(TOSHIBA)和佳能(CANON)等多家著名家电巨擘联合制定的一种数码视频格式。然而,在绝大多数场合DV则是代表数码摄像机。
编辑本段数字视频
数字视频是指以数字信息记录的视频资料。英文对应的词组是Digital vid 采用SD卡作为储存介质的佳能摄像机
eo。但是英文Digital video也倾向于指采集数字视频的设备或者系统。和数字视频相对应的是模拟视频,例如普通的(模拟)电视机。数字视频通常被记录在磁带上,通常被通过光盘,尤其是DVD来发布。当然也有例外,一些新型的摄像机可以直接将采集的视频内容记录在DVD上或者硬盘上。采用Digital8的摄像机将数字视频录制在通常的模拟录像带上。
编辑本段视频摄像机
视频摄像机图册(3张)视频摄像机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视频采集格式:隔行扫描方式和逐行扫描方式。隔行扫描的摄像机扫描一幅图像的时候,每隔一行扫描一行:奇数行的图像被同时扫描,然后在某个时间间隔后扫描偶数行的图像,然后是奇数行,然后是偶数行...只含有奇数行的图像和只含有偶数行的图像被称为场,相邻的一奇一偶两场构成一帧。类似的,对于隔行扫描的图像,每幅图像上所有的扫描线在一起也叫做一帧。如果隔行扫描图像要和逐行扫描图像保持同样的帧率,采集的时候隔行扫描每秒采集的次数需要是逐行扫描的两倍。如果观察隔行扫描视频的静止图像的话,很有容易发现一些由于两场不同时采集造成的错行失真,这时候就要用到去隔行(或者去交织,deinterlacing)的办法来解决这种失真。通常,如果是摄制相同帧率相同大小图像的话,逐行扫描的摄像机要比隔行扫描的摄像机贵得多。 标准的电影胶片通常是帧率为每秒24帧的16毫米胶片和35毫米胶片。在美国使用NTSC制式,数字视频摄像机的帧率是每秒29.97(更准确的数字是30/1.001)帧;在欧洲使用PAL制式,数字视频摄像机的帧率是每秒25帧。由于大部分摄像机采用的是隔行扫描的方式,所以这里所说的每秒多少帧并不是准确的说法。比每秒29.97帧更好的说法是每秒60 (59.94)场,所以每两场之间的时间间隔大概是1/60秒。 如果数字视频一直保持在同样的格式下(不经过再压缩--有些时候为了视频编辑、发布经常会这么做,也包括一些使用无损压缩的视频编解码器的状况),数字视频会是一种无损的格式。这是相对于模拟视频而言的--对模拟视频的复制,传输甚至播放都会导致质量损失;而数字视频,即使你复制10000次,它的质量也和原本一模一样。所以越来越多的模拟视频被转化为数字视频来存储。但是在进行这种转换的时候,由于某些视频采集卡的速度或者计算机的速度不够快,有可能造成采集时候的丢帧状况。这时候通常视频在主观质量上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伴随的音频有时候会出现咔咔声,以致被用户注意到,尤其是对音乐进行处理的时候。所以在进行这种转换的时候,一定要选用足够快的设备。 数字视频的编辑通常是通过非线性编辑(NLE for non-linear editing)系统进行的。这种系统是专为视频和音频的编辑而设计的,通常它可以倒入模拟或者数字视频/音频源,但是除了编辑之外通常它不能做任何事情。几乎你看到的所有的电视节目、某些电影、广告都是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 现在,在个人计算机上也可以进行数字视频的编辑,通常需要一定的硬件(比如IEEE 1394接口卡、足够快的CPU、足够大的硬盘)和一定的软件(比如Avid、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iMovie、MGI Videowave、Video Toaster、绘声绘影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计算机自己制作自己的小电影。 比起35毫米胶片,数字视频的成本要低得多,尤其是在编辑的时候。比如你想从35mm胶片中剪出一段场景的话,需要摄影师和导演十分认真地进行--因为一旦出错这段场景也许就报废了。可充用性是数字视频的一大优点。数字视频的低成本也使得个人影片的拍摄成为可能。例如,当使用35mm胶片来拍一段影片通常需要上万美元,如果使用数字视频的话,也许只要上百美元,即使视频中没有任何可充用的部分。使用数字视频工作也比使用胶片要快的多,因为数字视频在拍摄之后可以立刻观看而不需要冲洗的过程。因为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采用数字影片进行拍摄和处理,如星球大战。 数字视频不仅仅用于电影制作。2000年以来,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数字电视,包括高清晰度电视逐渐普及起来。在窄带应用方面,应用于移动电话的视频通信,和商用的视频电话、视频会议都有了成熟的产品。在因特网上的流式视频和点对点视频传输也都是新近的热点。 有很多不同的数字视频编码方法和文件容器格式,支持不同大小、质量、分辨率、色度精度和编码功能的图像编码。 到2005年为止,最高分辨率的数字视频演示是33兆 像素分辨率,即7680 x 4320, 帧率为每秒60帧--被称为UHDV,尽管仅仅是在特殊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参见[1]。在 1024 x 1024分辨率下的最高的帧率达到了每秒1百万帧(当然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这是在工业用高速摄像机达到的。
编辑本段数码摄像机
简介
数码摄像机与传统录像带摄像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拥有一个可以及时浏览图片的 高清家用入门dv
屏幕,称之为数码摄像机的显示屏,一般为液晶结构(LCD,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目前数码摄像机液晶显示屏的大小在2.5英寸或3.0英寸。 常用的数码摄像机LCD都是TFT型的,到底什么是TFT呢?首先它包括有偏光板、玻璃基板、薄模式晶体管、配向膜、液晶材料、导向板、色滤光板、萤光管等等。对于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是来自荧光灯管射出的光,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在使用LCD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颜色和反差度。这是因为大多数从屏幕射出的光是垂直方向的。假如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 数码摄像机的LCD是非常昂贵而脆弱的,所以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而且平时需要做保养工作。 和模拟摄像机相比,DV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清晰度高。我们知道,模拟摄像机记录本提模拟信号,所以影像清晰度(也称之为解析度、解像度或分辨率)不高,如VHS摄像机的水平清晰主著240线、最好提Hi8机型也只有400线。而DV记录的则是数字信号,其水平清晰度已经达到了500~540线,可以和专业摄像机相媲美。 色彩更加纯正。DV的色度和亮度信号带宽差不多是模拟摄像机的6倍,而色度 DV
和亮度带宽是决定影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而DV拍摄的影像的色彩就更加纯正和绚丽,也达到了专业摄像机的水平。 无损复制。DV磁带上记录的信号可以无数次地转录,影像质量丝毫也不会下降,这一点也是模拟摄像机所望尘莫及的。 体积小重量轻。和模拟摄像机相比,DV机的体积大为减小,一般只有123mm×87mm×66mm左右,重量则大为减轻,一般只有500克左右,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体积只有74.7mm×61.9mm×26.9mm,重量才90克,比大多数手机还要轻些。 在摄像时,使用者通过DV的液晶显示屏观看要拍摄的活动影像,拍摄后可以马上看到拍好的活动影像。通过DV能够把拍摄到的活动影像转换为数字信号,连同麦克风记录的声音信号一起存放在DV带中。 DV可以与计算机连接,以读取DV带中的内容,继而对这些内容进行后期处理,如编辑等,还可以刻成VCD或DVD保存起来。 DV还可以与电视机连接,不仅能在电视机上读取DV带中的内容,还能录制电视节目。 像素是DV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像素越高,图像分辨率也越高。DV的镜头有CCD和COMS之分。
发展历程
从第一台数码摄像机诞生到2008年,已经有13个年头了,在这13年中,数码摄像机发生了巨大变化,存储介质从DV到DVD到再硬盘,总像素从80万到400万,影像质量从标清DV(720×576)到高清HDV(1440×1080),都在这13年中发生。 1995年 第一台DV摄像机诞生 1995年7月,索尼发布第一台DV摄像机DCR-VX1000,DCR-VX1000一经推出,即被世界各地电视新闻记者、制片人广泛采用,这款产品使用Mini-DV格式的磁带,采用3CCD传感器(3片1/3英寸、41万像素CCD),10倍光学变焦,光学防抖系统,发布时的售价高达4000美元。DCR-VX1000是影像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民用数码摄像机开始步入数字时代。 2000年 第一台DVD摄像机诞生 2000年8月,日立公司推出第一台DVD摄像机DZ-MV100。当时这款产品只能用DVD-RAM记录,日立第一次把DVD作为储存介质带入到数码摄像机中来,使用8cm的DVD-RAM刻录盘作为存储介质,摆脱了DV磁带的种种不便,是继DV摄像机之后的一次重大革新,不过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这款产品,DZ-MV100仅在日本本土销售,国内市场难觅踪影,DVD摄像机广泛被人认知要从3年后索尼大力推广开始。 2004年 第一台微硬盘摄像机诞生 2004年9月,JVC推出第一批1英寸微型硬盘摄像机MC200和MC100,硬盘开始进入消费类数码摄像机领域,两款硬盘摄像的容量为4GB,拍摄的视频影像采用MPEG-2压缩,用户可以灵活更改压缩率来延长拍摄时间,硬盘介质的采用使数码摄像机和电脑交流信息变得异常方便,MC200和MC100以及以后的几款1英寸微硬盘摄像机都可以灵活更换微硬盘。到2005年6月,JVC发布了采用1.8英寸大容量硬盘摄像机Everio G系列,最大的容量达到了30GB,而且很好地控制了体积,价格保持在同类DV摄像机的水平上。 2004年 第一台HDV 1080i高清摄像机诞生 2003年9月,索尼、佳能、夏普和JVC四巨头联合制定高清摄像标准HDV,2004年9月,索尼发布了第一台HDV 1080i高清晰摄像机HDR-FX1E,HDV的记录分辨率达到了1440×1080,水平扫描线比DVD增加了一倍,清晰度得到革命性提升,HDR-FX1E包括以后推出的HDV摄像机都沿用原来的DV磁带,而且仍然支持DV格式拍摄,向下兼容,在HDV摄像机推广初期内起了良好的过渡作用。
工作原理
数码摄像机进行工作的基本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光-电-数字信号的转变与传输。即通过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流,再将模拟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由专门的芯片进行处理和过滤后得到的信息还原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动态画面了。 数码摄像机的感光元件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DV的存储
现今随着高清晰度视频DV的不断涌现,DV的存储介质容量也成了一个最为大家所关心的话题所以乎一夜间市面上突然冒出很多的DV,这些DV之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采用的存储介质不同,虽然容量有大小之分,但是优缺点也有相互存在,那么下面就让笔者给大家来简单分析下。 采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JVC摄像机
现在市场上面的DV按照存储介质大约可以分为硬盘类、光盘类、DV带类、存储卡类这四大类。首先来谈谈硬盘DV。市场上面的硬盘DV以JVC品牌DV为主,主流容量为20-60GB,硬盘DV的优势就在于存储空间大,可以很方便的将录制的节目存储到电脑中或者直接利用配套的DVD刻录设备将碟片刻出,但是此类机器也有他们的弱点,就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如果出现硬盘拍摄完之后无法更换其他介质继续进行拍摄,同时硬盘DV由于使用了硬盘,所以机器不能出现跌落之类的情况,不然机器很可能直接报销,硬盘里面的数据也将全部报销,所以购买这类机器在使用 采用DVD作为存储介质的松下摄像机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光盘介质类产品是最金贵的一类产品,但也是最方便的一类机器。说他方便的原因是因为光盘介质的DV采用了DVD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当结束拍摄的时候,只需要将DVD直接取出就可以在任何一台DVD播放器上进行播放。不过这样虽然很方便,但是画面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压缩,同时光存储介质的寿命都比较短,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均衡一下。 DV带介质的产品笔者就不用多介绍了,优点就是价格便宜,随处可以买到,而缺点就是磁带保存的时间短,而且拍摄的视频导出电脑时速度慢,非常不爽。不过适合初级玩家,此类机器发展已经成熟,主机的价格也 采用DV带作为储存介质的松下摄像机
是所有产品线中最便宜的。 存储卡介质的产品一般集中在使用价廉物美的SD卡上,随着SD的容量不断升级以及SDHC标准存储卡的出现,SD卡的容量已经向N个GB级别方向发展,而且这个发展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相比其他存储介质的卡而言,此类机器的体积最为小巧,携带最为方便,缺点就是比较费电,待机时间短,镜头性能一般。
存储格式
编码方式 CCIR 601 在电视广播中广泛使用 ; MPEG-4是用于在线发布的视频资料 ; MPEG-2 使用在DVD和SVCD中 ; MPEG-1使用在VCD中; H.261 使用在视频电话和视频会议中 ; H.263 使用在视频电话和视频会议中 ; H.264 也就是MPEG-4 第十部分,或者 AVC。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 磁带 DV带
Betacam SX,Betacam IMX,Digital Betacam ; D1,D2,D3,D5,D9 (aka Digital-S) ; DV,MiniDV - 使用在现在大多数消费类摄像机中 ; DVCAM,DVCPRO - 使用在专业广播设备中 ; Digital8 -。
按使用用途分类
1、广播级机型: 这类机型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它们的清晰度最高,信噪比最大,图象质量最好。当然几十万元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例如松下的DVCPRO 50M以上的机型等。 2、专业级机型: 这类机型一般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等,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用摄像机,不过近几年一些高档专业摄像机在性能指标等很多方面已超过旧型号的的广播级摄像机,价格一般在数万致十几万元之间。 相对于消费级机型来说,专业DV不仅外型更酷,更起眼,而且在配置上要高出不少,比如采用了有较好品质表现的镜头、CCD的尺寸比较大等,在成像质量和适应环境上更为突出。对于追求影像质量的朋友们来说,影像质量提高给人带来的惊喜,完全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代表机型例如索尼公司的DVCAM系列机型。 3、消费级机型: 这类机型主要是适合家用使用的摄像机,应用在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非业务场合,比如家庭娱乐等,这类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用它制作个人家庭的的VCD、DVD,价格一般在数千元至万元级。 如果再把家用数码摄像机细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入门DV、中端消费级DV和高端准专业DV产品。
按存储介质分类
1、磁带式: 指以Mini DV为纪录介质的数码摄像机,它最早在1994年由10多个厂家联合开发 DV
而成。通过1/4英寸的金属蒸镀带来记录高质量的数字视频信号。 2、光盘式: 指的是DVD数码摄像机,存储介质是采用DVD-R,DVR+R,或是DVD-RW,DVD+RW来存储动态视频图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拍摄中不用担心重叠拍摄,更不用浪费时间去倒带或回放,尤其是可直接通过DVD播放器即刻播放,省去了后期编辑的麻烦。 DVD介质是目前所有的介质数码摄像机中安全性、稳定性最高的,既不像磁带DV那样容易损耗,也不像硬盘式DV那样对防震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不足之处是DVD光盘的价格与磁带DV相比略微偏高了一点,而且可刻录的时间相对短了一些。 3、硬盘式: 指的是采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摄像机。2005由JVC率先推出的,用微硬盘作存储介质。 硬盘摄像机具备很多好处,大容量硬盘摄像机能够确保长时间拍摄,让你外出旅行拍摄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回到家中向电脑传输拍摄素材,也不再需要MiniDV磁带摄像机时代那样烦琐、专业的视频采集设备,仅需应用USB连线与电脑连接,就可轻松完成素材导出,让普通家庭用户可轻松体验拍摄、编辑视频影片的乐趣。 微硬盘体积和CF卡一样,和DVD光盘相比体积更小,使用时间上也是众多存储介质中最可观的,但是由于硬盘式DV产生的时间并不长,还多多少少的存在的诸多不足:如防震性能差等等。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未来需求人群必然会增加。 4、存储卡式: 指的是采用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摄像机,例如风靡一时的“X易拍”产品,作为过渡性简易产品,如今市场上已不多见。
按传感器类型和数目分类
1、传感器类型:CMOS与CCD CCD: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 CMOS: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摄像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头上,不过一些高端的产品也采用了特制的CMOS作为光感器,例如索尼的数款高端CMOS机型。 2、传感器数目:单CCD与3CCD 图像感光器数量即数码摄像机感光器件CCD或CMOS的数量,多数的数码摄像机 数码摄像机
采用了单个CCD做为其感光器件,而一些中高端的数码摄像机则是用3CCD作为其感光器件。 单CCD是指摄像机里只有一片CCD并用其进行亮度信号以及彩色信号的光电转换。由于一片CCD同时完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转换,因此拍摄出来的图像在彩色还原上达不到很高的要求。 3CCD顾名思义就是一台摄像机使用了3片CCD。我们知道,光线如果通过一种特殊的棱镜后,会被分为红,绿,蓝三种颜色,而这三种颜色就是我们电视使用的三基色,通过这三基色,就可以产生包括亮度信号在内的所有电视信号。如果分别用一片CCD接受每一种颜色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电路处理后产生图像信号,这样,就构成了一个3CCD系统,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显示影像的原色,不会因经过摄像机演绎而出现色彩误差的情况。
追问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等于没说 这个一百度就有好吧
大家给我介绍一下DV吧
索尼最好,其次是松下。
求大家推荐个入门级的DV。最好简单介绍一下。
三星好毛,,三星在dv里面最多算4流的。。
这个价位GZ-E10AC还不错,可以的,,还可以看看cx210e。。都差不多的。。
高端点的就买索尼吧
三星的这个f80别买,看了下参数,92万动态像素不可能到达1080p,连720p都大不了,,一般150万像素左右就720p,200万以上就可以1080p。。
这个三星的就传感器大一点,三星的相机 dv这些东西都很多外在的噱头,没有核心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