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传统医学何去何从?如何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作用
我们对医学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中西之分”,仅仅看到医学发展的一个横断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医学的本身只有医学,或许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分为“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包括中医、藏医、印第安土著医学等等都归为传统医学,Traditional/Indigenous Medicine)。这样理解就不会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也不会错误的将其与现代医学置于“楚河汉界”的两端(其实是医学发展历程中的两段)。梁任公和太炎先生对传统医学截然不同的态度都脱不了“时代大舟中闭牖而坐”的错觉。
如何理解或处理二者?我想应该是把TCM放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格局中。医学(乃至科学)离不开哲学思想、数理方法等指导进行实践和研究,TCM为医学发展贡献了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如“整体观”、“辩证观”、“个体观”等)、经验总结(推拿、刮痧、针灸等物理治疗以及膏石草药等);现代医学已经吸收了很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并建立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物理、化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当然也在逐渐发展完善中。
我们不应将其理解为“否定TCM”或“TCM式微”,而应该是“TCM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或者“TCM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在此过渡或变革时代,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在中医药宝库中发现和阐述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作用机制。至于有人认为医学正陷入“过度微观”的陷阱中,用所谓的西方科学思维套用TCM,暂不论对错,此乃实验方法学所讨论的范畴。
汉方医学受到日韩民众的追捧,这个问题更应该站在经济学角度来看。很多人都中了“偷换概念”的计,“受追捧”就意味着日韩的汉方医学“得到发展”?不然,“受追捧”更多的是意味着有很大的市场经济。日韩对汉方医学的科学研究未必领先于中国,屠呦呦提取“青蒿素”、陈克恢发现“麻黄素”等就是实证。
TCM可以继续传承,且应该遵循“师承”等符合本身特点的传承方法;人们有选择TCM或现代医学进行诊疗的权利;医药监管有保障TCM合法安全的义务;而医学研究者有发掘中医药宝库的使命。以上哪一方面与现代医学的发展并不相悖。但是,我们应该接受一个现实:TCM在促进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终将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任何人都不要因为民族情感而错误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先进生产力代表人民的需求、决定社会发展之规律与是其不谋而合的。
我们从书法的美学标准提到“发展TCM”的困境,侧面反应了TCM和书法艺术存在共同点,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实则因为书法的美学特征和TCM的科学验证存在明显的抽象性。因此,二者很难形成非常明确的标准,以提高评判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正如网络上有人所言:“TCM很难进行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总而言之,一、我们要厘清TCM和现代医学的关系;二、我们正在努力从TCM中汲取营养以促进现代医学发展;三、传承TCM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若有市场经济的推动则生命力更旺盛。
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是那四著作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南阳人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
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3,金匮要略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
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撰者不详,“神农”为托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着作。
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证结果,有说成书于秦汉时期,也有说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原书早佚,所能看到的本书是后世辑录的结果。
扩展资料:
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在中医界的社会、科技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中医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医“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或西医。
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四个亚过程:
技术的发展。 理论的革新、思想的变革,学科的进步
然而,战后年代很快表明,就连“西方化”这个扩大了涵义的字眼也无法充分表达战后世界的交流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实际情况的需要,“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医四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