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礼仪的相声小品
(相声)
讲礼貌
甲: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貌。
乙:讲礼貌非常重要。
甲: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感情的“粘结剂”,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
乙:看来还真得讲礼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见面,一般都要打个招呼:“早上好”!别小看这句:“早上好”,它让人感到心理热乎乎的。
乙:的确如此。
甲:其实相互之间打不打招呼无所谓,谁也不该谁的、不欠谁的。可是,如果没有这句:“早上好”!你会觉得很别扭,不舒服,信吗?
乙:有那么玄乎吗?
甲:不信咱俩当着这么多观众的面,试一试,看你有什么反映,现在开始。
乙:怎么个试法?
甲:很简单,就当你我是早晨第一次见面,你从那边过来,我从这边过来,本来是老熟人,可是,见面后你看看你,我瞅瞅你,谁都不说话。
乙:这太简单了。
甲:来,开始。
(动作:二人相对而行,相互大量对方)
甲:怎么样?有何感受?
乙:你还别说,还真别扭。
甲:心里好受不好受?
乙:当然不好受。你好受啊?
甲:你知道我当时看到你那样有什么感觉?
乙:你的感觉我怎么知道!
甲:就觉得你这个人有病,病得还不轻。
乙:你才有病哪,说啥不好,说有病,真是的。
甲:其实,这礼貌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跟对方打打招呼的问题,它还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当然。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他人。
乙:也是,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甲:一个人光有礼貌还远远不够,还得懂得最起码的礼仪。对人有礼貌很重要,但不懂的礼仪照样不行。
乙:这还得有礼仪?
甲: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由金正坤教授讲授的《社交礼仪》就很好,不知道您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建议您看看,很有益处。
乙:还真得多学点礼仪。
甲:这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不同的民族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乙:看来这礼仪还有这么大学问。
甲:可不是吗,就拿咱们国家来说,那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差别又很大,所以礼仪也不尽相同,要说世界之大,那么礼仪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咱民间也有一句话:十里不同俗。
乙:听您这么一说,还真长学问,您能否给露两手?
甲:听您这么一夸,俺心里挺舒服的,干吗露两手,干脆今天给您,同时当着大家的面露三到四手,您看怎么样?
乙:说他胖还真喘上了,好吧,您就露四到五手吧。
甲:没问题。首先咱从见面打招呼开始,您看这档次行吗?
乙:行,从哪儿开始都成。
甲:不过有时候您得配合一下。
乙:没问题,什么三下四下的,就是五下六下都行,您请好吧您。
甲:有这么好的配角,我得好好的表现一番。
乙:谁是你的配角,臭美吧你。
甲:别罗索了,现在开始。就说这见面的礼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都不一样。
乙: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怎样的?
甲:你问的是古代还是现代?
乙:就问古代吧。
甲:你问的是男人间打招呼还是女人间打招呼?
乙:先问男人间的招呼怎么打。
甲:这很简单,如果两人是朋友或者是平辈之间,就是两人相互抱拳,然后寒暄。如果是辈分不同,下辈要给长辈抱拳作揖,然后寒暄。如果是给父母或者更年长的长辈打招呼,有时还有行跪叩之礼。要是给皇帝那就更讲究了,要行君臣大礼。你会吗?
乙:多少从电视、电影上看到过,也多少懂得一点,不好意思。
甲:你也会行“君臣之礼”?那你就给我行个君臣之礼,让大伙评判一下,给你打打分,看你合不合格?
乙:你玩去吧你。
甲:行不行礼没关系的,别气着身子。俺是‘斗你玩’。
乙:那要是女人之间行见面礼,该怎么个行法?
甲:这也很简单,就是相互道个“万福”。就这样(做动作)。
乙:这是古代的,那么近代、现代的你也给学学。
甲: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什么叫“学学”,确切的说得是“教教”。
乙:教教?你教谁啊?
甲:你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者为师”。你怎么都给忘了。
乙:好吧,就算你为师,既然这样,今天我得好好的请教一番(自言自语)。
甲:问吧,徒弟,当老师的哪儿有留一手的,都是毫无保留,无私奉献。
乙:老师,近代人和现代人见面怎样打招呼?
甲:你这学生怎么这么笨,你连最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不会,真是没有礼貌。
乙:老师,您的礼貌多,给教教。
甲:好吧,近代的礼仪也做了改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也不断的变化。作揖改成了握手。特别是女同志,见面问好不再道“万福”,年轻人见了长辈不用再下跪磕头,你想想,现在人们都讲究卫生,像你穿的挺干净、阔气的,要是见了师父我往地上一爬,给磕个响头,一是我过意不去,二是也不卫生,你说是不?
乙:谁给你磕头下跪了。
甲:不光是这礼仪有了变化,就连这寒暄的语言都有变化,特别是在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都讲究文明礼貌了,这礼仪也都成了现代人必修的一门“功课”,出门在外和别人打交道多,应酬多,这礼仪也学了不少。
乙:还真是这么回事。
甲:这寒暄的语言也是变化很大。
乙:六七十年代见面都说什么?
甲:那时候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一般人们见面都是先问句“你吃饭了吗”?简称“你吃了吗?”
乙:干吗问这个,问点别的不行吗?
甲:大家都这样,那时吃饭是第一问题,都把能吃上饭作为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有的地方就更有趣了,不论一年四季,大伙到吃饭的时候都在门外,男女老少都端着碗在外面,先不管碗里承的是啥“好东西”,好让别人看到,至少说明我家今天有饭吃,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是一种炫耀。
乙:多不卫生啊!那该怎样回答。
甲:一般都回答“吃了”,不管肚子饿不饿,饭吃没吃,先回答了再说。然后反问一句“你吃了吗?”,要是回答“没有”,很可能说明你们家没有米下锅,说不定连个媳妇都娶不到。
乙:看来,这见面的寒暄语还有时代的烙印。
甲:就这句“你吃了吗”?还没少出了笑话。
乙:是吗,讲个听听。
甲:有一次,我刚从厕所出来,正好过来一个同事,他也是上厕所,他第一就问“你吃了吗”?
乙:你怎么回答?
甲:我当然回答“吃了”,于是我就问他一句“你吃了吗?”
乙:他怎么回答?
甲:“还没有,一会吃”。
乙:多尴尬,就没有别的话题。
甲:那时候就这样,上了年岁的同志可能还记得。
乙:老师,外国人见面都是行什么礼?请指教。
甲:要说国外吗,那外国也太多了,今天就不给你一一讲述了,就拣几个比较典型的,像欧洲、非洲什么的简单的向你传授传授,这学费吗,今天你就不用交了,算是免费的,不过下不为例。
乙:想得美,有钱谁向你讨教。
甲:比如欧洲,男士们见面一般是相互拥抱或者是握手。
乙:他们见面也问“你吃了吗?”这句话吗?
甲:人家不这样问,一般都是用HI或Hello打招呼,见面一般都是谈论天气。要是见到老人中国人出于对老人的尊重,一般好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了?”
乙:就是问年龄。
甲:咱中国的老人会很高兴的告诉你他(她)的年龄。但是在国外这样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志,这是不礼貌的,她会很生气。像什么:你在哪儿发财啊?工资多少啊?都不能问。
乙:那么该怎么问?
甲:你夸她,她会很高兴。
乙:怎么夸?比如我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女同志。
甲:外国人一般不称“同志”,一般称女士。
乙:我这样说惯了。
甲:你这样说:“您看上去真年轻,您真漂亮”。她会说“谢谢!”
乙:这样说在咱中国也肯定能行。
甲:你错了,比如你在路上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志,你想和她搭话,说:“你真漂亮”。
乙:她会很高兴。
甲:她会说你“流氓”。
乙:怎么骂人啊。
甲:说你流氓是看得起你,这女同志要是一上火,把你扭到派出所,你吃不了就得兜着走,要是遇到她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你就更倒霉了。
乙:看来,这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差别还真大。
甲:那当然了,咱们见面,多数都是面带微笑,热情打招呼,不过到非洲有个部落,第一次见面,欢迎你,向你打招呼先哭。
乙:这别不别扭。
甲:你为了对主人的欢迎表示高兴,你也得哭两句。如果你哭不出来,说明你没有真心。
乙:这风俗差别这么大。
甲:可不是吗。多数朋友或同事见面都是握手或拥抱,你到法国,法国你知道吗?
乙:法国谁不知道。
甲:到法国你要是见到你朋友的太太或小姐,你知道行什么礼吗?
乙: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拥抱,谁不想拥抱啊,你说是不是啊,同志们。
甲:错了。你得行吻手礼。
乙:吻手礼?就是用我的鼻子去闻闻太太或者小姐的手?
甲:不对,就是用你的嘴,亲自吻―――,吻就是亲的意思,就是用你的嘴亲一下对方的手,以表示尊重对方。
乙:这,我可不干。用我的嘴吻她的手,她要是刚化完妆倒是还勉强可以,她要是刚从厕所出来我怎么办?
甲:算你倒霉。
乙:那我可就惨了。
甲: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连女人的手都不敢吻,真不像男子汉。
乙:你像男子汉,你吻过?
甲:我吻过是不可能的。
乙:就是嘛,叫你,你也不干。知道的是行“吻手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刷流氓。
甲:这还算文明的,有的礼仪你根本就接受不了,不过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毕竟入乡随俗吗。
乙:看来要到一个新的地方,得先学习人家的习俗,不然,会闹出笑话。
甲:咱还是说国外,非洲有的地方,见面礼很特别。
乙:怎么个特别法?
甲:见到客人们来了,不是先上茶,而是先往客人身上抹泥巴。看你穿得西服洋装,等你一到,不一会,再看你,就认不出来了,整个一“雕塑”。如果这样(做动作)像个“思想者”。
乙:这是欢迎吗,整个就是欺负客人。
甲:你说错了,人家这可是最隆重的礼节,你得接受,据说当地有一种病,这泥巴会防止客人得上这种病。
乙:要这么说,还真得多往身上抹点泥巴,能治病嘛。
甲:咱这说的是国外,就咱国家也是差别很大。就是同一个地区的差别也很大。
乙:有这么严重吗?
甲:好吧,我现在考考你。
乙:你问啊,随便。
甲:出师了?
乙:你这是说的啥话,怎么叫“出师”?
甲:我问你,咱们汉族人最喜欢什么颜色?
乙:当然是大红大绿啊,它象征着吉庆祥和。
甲:如果有人给你一条雪白雪白的白布,让你挂再脖子上,你干还是不干?请回答。
乙:不干。绝对不干。
甲:干,绝对得干。
乙:不干,坚决不干。
甲:看来你还是孤陋寡闻,还得好好学习。我告诉你,这不叫“白布”,这叫“哈达”,是一位藏族的姑娘为了表达你们之间的友谊还有那个送给你的,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那个,白色其实就象征着纯洁和友谊。
乙:看来我得考虑考虑。
甲:这是藏族同胞的礼仪,而且是最高的礼仪。
乙:看来,还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而伤了兄弟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得接受。
甲:就说同一地区的风俗和礼节也大不一样,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乙:你这么聪明的人还吃过亏?
甲:这你就不懂了,再聪明的猎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乙:请问阁下,是在啥时候失手的?
甲:说起来怕在座的各位笑话,这失手的不是别人,正是陛下我和我的媳妇。
乙:怎么你和你媳妇之间还有礼节,看来怕媳妇不光我。你都是给嫂夫人行什么大礼?
甲:去,我给她行礼?此话诧异。你怎么不会说话啊,你。
乙:你不是说在夫人面前失礼了吗?
甲:我也是过来人了,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了。我的媳妇和我都是同一个地区的,不过不是恋爱的,是那种媒妁之言。就是因为风俗不同,我差点和她离婚。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何止是离婚,我甚至想和她大―――――。
乙:啥事啊?怎么没有听您说过。
甲:今天,我也豁出去了,反正这事情也不怪我,我就给大家讲讲听听,让大家评评理,是怪我,还是怪我媳妇。事情是这样的,到我们那儿有个风俗,刚过媒的媳妇到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要和新丈夫回娘家。
乙:废话,这丈夫还有新旧。
甲:对丈夫来说,也是第一次到岳父家去,也叫给岳父、岳母拜年。
乙:这有啥奇怪的,我们那儿也是。
甲:我为了这一天,我是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一天,我差点和我的可爱的妻子离婚。(说话时,语气沉重,最好带点哭腔)
乙:有啥事情,快说啊。
甲:到了正月初二的这天。我和我的娘子,早早的准备好礼物,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最好带点动作),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刚刚下过雪,地上到处都是刚刚融化的雪水,我们那儿有个习惯,到这天人们都要到街上看“新女婿”,我自己觉得长得不错,心想,看就看吗,反正我长得虽说没有刘德华那么帅,但是,我还没有长得像潘长江那么丑。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法不让人家看。
乙:到底怎么啦?
甲:等我在众目睽睽下走过时,听到不少的赞美声,都说我长得帅,还有不少大姑娘在夸我(做出害羞的动作)。
乙:别做美梦了。
甲:突然,从路边窜出几个大汉,我一看高兴了,是我的小舅子和他的几个堂兄弟,我以为是来迎我的,可是还每等我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我打到在地,你说刚下完雪,地上到处都是泥水,你们也该找块没有泥水的地儿。等我反应过来,只听的满街上都是笑声。再看我满身都是泥,我那个气呀,就甭提了。
乙:这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你?
甲:这是当地的习俗,就是新女婿第一次走丈母娘家,小舅子和姐夫必须用摔跤来欢迎,我媳妇也没告诉我,好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啊,早知到就不穿好衣服,弄个破烂穿穿。
乙:你赶紧走啊,
甲:你说得好听,我走得动吗,小舅子让我走吗,没有走几步,又被他们放到了,等我走到我岳父家,简直就是泥巴人一样。
乙:这是什么礼节?
甲:就为这,我非得和我媳妇离婚,后来才知道,这是对新人的最好的礼节。
乙:那你生什么气啊?你看人家对你多热情啊!
甲:我媳妇该早告诉我一声,你说是吗。我好有个思想准备啊。
乙:看来这礼节还有这么多讲究。要是没有思想准备还给吓不轻。
甲:可不是吗。到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有一习俗,“泼水节”。要是一姑娘看好一位小伙,为了表达友谊和爱情,就往身上泼水,这可能是与云南的气候有关,因为那儿热,不用担心客人会感冒。
乙:这个礼节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好洗澡的人来说。
甲:好不好那是人家少数民族的礼节,风俗习惯嘛。不过这礼节要是用到哈尔滨,恐怕就不行,特别是冬天。
乙:那不照样吗。
甲:照样?
乙:那当然,人家的习惯吗。
甲:假如你,在哈尔滨,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犀利的北风刮个不停,你西装革履的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
乙:慢,我怎么越听我越像来自北方的一只狼。
甲:狼不狼的咱先不管,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你的面前。
乙:看来我要交桃花运了。
甲:姑娘被你在迷人的小伙子给迷住了。姑娘为了表达一下那个,从家里弄来一桶凉水。
乙:废话,用开水那是退鸡。
甲:往你头上这么一浇。
乙:感觉好舒服奥。
甲:再看你。
乙:两眼直直的盯着姑娘。
甲:现在你已经不像你了。
乙:像什么?
甲:整个一根冰棍。
讲礼貌
甲: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貌。
乙:讲礼貌非常重要。
甲: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感情的“粘结剂”,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
乙:看来还真得讲礼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见面,一般都要打个招呼:“早上好”!别小看这句:“早上好”,它让人感到心理热乎乎的。
乙:的确如此。
甲:其实相互之间打不打招呼无所谓,谁也不该谁的、不欠谁的。可是,如果没有这句:“早上好”!你会觉得很别扭,不舒服,信吗?
乙:有那么玄乎吗?
甲:不信咱俩当着这么多观众的面,试一试,看你有什么反映,现在开始。
乙:怎么个试法?
甲:很简单,就当你我是早晨第一次见面,你从那边过来,我从这边过来,本来是老熟人,可是,见面后你看看你,我瞅瞅你,谁都不说话。
乙:这太简单了。
甲:来,开始。
(动作:二人相对而行,相互大量对方)
甲:怎么样?有何感受?
乙:你还别说,还真别扭。
甲:心里好受不好受?
乙:当然不好受。你好受啊?
甲:你知道我当时看到你那样有什么感觉?
乙:你的感觉我怎么知道!
甲:就觉得你这个人有病,病得还不轻。
乙:你才有病哪,说啥不好,说有病,真是的。
甲:其实,这礼貌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跟对方打打招呼的问题,它还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当然。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他人。
乙:也是,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甲:一个人光有礼貌还远远不够,还得懂得最起码的礼仪。对人有礼貌很重要,但不懂的礼仪照样不行。
乙:这还得有礼仪?
甲: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由金正坤教授讲授的《社交礼仪》就很好,不知道您看过没有?如果没有看过,建议您看看,很有益处。
乙:还真得多学点礼仪。
甲:这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不同的民族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乙:看来这礼仪还有这么大学问。
甲:可不是吗,就拿咱们国家来说,那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差别又很大,所以礼仪也不尽相同,要说世界之大,那么礼仪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咱民间也有一句话:十里不同俗。
乙:听您这么一说,还真长学问,您能否给露两手?
甲:听您这么一夸,俺心里挺舒服的,干吗露两手,干脆今天给您,同时当着大家的面露三到四手,您看怎么样?
乙:说他胖还真喘上了,好吧,您就露四到五手吧。
甲:没问题。首先咱从见面打招呼开始,您看这档次行吗?
乙:行,从哪儿开始都成。
甲:不过有时候您得配合一下。
乙:没问题,什么三下四下的,就是五下六下都行,您请好吧您。
甲:有这么好的配角,我得好好的表现一番。
乙:谁是你的配角,臭美吧你。
甲:别罗索了,现在开始。就说这见面的礼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性别都不一样。
乙: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怎样的?
甲:你问的是古代还是现代?
乙:就问古代吧。
甲:你问的是男人间打招呼还是女人间打招呼?
乙:先问男人间的招呼怎么打。
甲:这很简单,如果两人是朋友或者是平辈之间,就是两人相互抱拳,然后寒暄。如果是辈分不同,下辈要给长辈抱拳作揖,然后寒暄。如果是给父母或者更年长的长辈打招呼,有时还有行跪叩之礼。要是给皇帝那就更讲究了,要行君臣大礼。你会吗?
乙:多少从电视、电影上看到过,也多少懂得一点,不好意思。
甲:你也会行“君臣之礼”?那你就给我行个君臣之礼,让大伙评判一下,给你打打分,看你合不合格?
乙:你玩去吧你。
甲:行不行礼没关系的,别气着身子。俺是‘斗你玩’。
乙:那要是女人之间行见面礼,该怎么个行法?
甲:这也很简单,就是相互道个“万福”。就这样(做动作)。
乙:这是古代的,那么近代、现代的你也给学学。
甲: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什么叫“学学”,确切的说得是“教教”。
乙:教教?你教谁啊?
甲:你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者为师”。你怎么都给忘了。
乙:好吧,就算你为师,既然这样,今天我得好好的请教一番(自言自语)。
甲:问吧,徒弟,当老师的哪儿有留一手的,都是毫无保留,无私奉献。
乙:老师,近代人和现代人见面怎样打招呼?
甲:你这学生怎么这么笨,你连最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不会,真是没有礼貌。
乙:老师,您的礼貌多,给教教。
甲:好吧,近代的礼仪也做了改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礼仪也不断的变化。作揖改成了握手。特别是女同志,见面问好不再道“万福”,年轻人见了长辈不用再下跪磕头,你想想,现在人们都讲究卫生,像你穿的挺干净、阔气的,要是见了师父我往地上一爬,给磕个响头,一是我过意不去,二是也不卫生,你说是不?
乙:谁给你磕头下跪了。
甲:不光是这礼仪有了变化,就连这寒暄的语言都有变化,特别是在近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都讲究文明礼貌了,这礼仪也都成了现代人必修的一门“功课”,出门在外和别人打交道多,应酬多,这礼仪也学了不少。
乙:还真是这么回事。
甲:这寒暄的语言也是变化很大。
乙:六七十年代见面都说什么?
甲:那时候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一般人们见面都是先问句“你吃饭了吗”?简称“你吃了吗?”
乙:干吗问这个,问点别的不行吗?
甲:大家都这样,那时吃饭是第一问题,都把能吃上饭作为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有的地方就更有趣了,不论一年四季,大伙到吃饭的时候都在门外,男女老少都端着碗在外面,先不管碗里承的是啥“好东西”,好让别人看到,至少说明我家今天有饭吃,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是一种炫耀。
乙:多不卫生啊!那该怎样回答。
甲:一般都回答“吃了”,不管肚子饿不饿,饭吃没吃,先回答了再说。然后反问一句“你吃了吗?”,要是回答“没有”,很可能说明你们家没有米下锅,说不定连个媳妇都娶不到。
乙:看来,这见面的寒暄语还有时代的烙印。
甲:就这句“你吃了吗”?还没少出了笑话。
乙:是吗,讲个听听。
甲:有一次,我刚从厕所出来,正好过来一个同事,他也是上厕所,他第一就问“你吃了吗”?
乙:你怎么回答?
甲:我当然回答“吃了”,于是我就问他一句“你吃了吗?”
乙:他怎么回答?
甲:“还没有,一会吃”。
乙:多尴尬,就没有别的话题。
甲:那时候就这样,上了年岁的同志可能还记得。
乙:老师,外国人见面都是行什么礼?请指教。
甲:要说国外吗,那外国也太多了,今天就不给你一一讲述了,就拣几个比较典型的,像欧洲、非洲什么的简单的向你传授传授,这学费吗,今天你就不用交了,算是免费的,不过下不为例。
乙:想得美,有钱谁向你讨教。
甲:比如欧洲,男士们见面一般是相互拥抱或者是握手。
乙:他们见面也问“你吃了吗?”这句话吗?
甲:人家不这样问,一般都是用HI或Hello打招呼,见面一般都是谈论天气。要是见到老人中国人出于对老人的尊重,一般好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了?”
乙:就是问年龄。
甲:咱中国的老人会很高兴的告诉你他(她)的年龄。但是在国外这样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志,这是不礼貌的,她会很生气。像什么:你在哪儿发财啊?工资多少啊?都不能问。
乙:那么该怎么问?
甲:你夸她,她会很高兴。
乙:怎么夸?比如我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女同志。
甲:外国人一般不称“同志”,一般称女士。
乙:我这样说惯了。
甲:你这样说:“您看上去真年轻,您真漂亮”。她会说“谢谢!”
乙:这样说在咱中国也肯定能行。
甲:你错了,比如你在路上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志,你想和她搭话,说:“你真漂亮”。
乙:她会很高兴。
甲:她会说你“流氓”。
乙:怎么骂人啊。
甲:说你流氓是看得起你,这女同志要是一上火,把你扭到派出所,你吃不了就得兜着走,要是遇到她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你就更倒霉了。
乙:看来,这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差别还真大。
甲:那当然了,咱们见面,多数都是面带微笑,热情打招呼,不过到非洲有个部落,第一次见面,欢迎你,向你打招呼先哭。
乙:这别不别扭。
甲:你为了对主人的欢迎表示高兴,你也得哭两句。如果你哭不出来,说明你没有真心。
乙:这风俗差别这么大。
甲:可不是吗。多数朋友或同事见面都是握手或拥抱,你到法国,法国你知道吗?
乙:法国谁不知道。
甲:到法国你要是见到你朋友的太太或小姐,你知道行什么礼吗?
乙: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拥抱,谁不想拥抱啊,你说是不是啊,同志们。
甲:错了。你得行吻手礼。
乙:吻手礼?就是用我的鼻子去闻闻太太或者小姐的手?
甲:不对,就是用你的嘴,亲自吻―――,吻就是亲的意思,就是用你的嘴亲一下对方的手,以表示尊重对方。
乙:这,我可不干。用我的嘴吻她的手,她要是刚化完妆倒是还勉强可以,她要是刚从厕所出来我怎么办?
甲:算你倒霉。
乙:那我可就惨了。
甲: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连女人的手都不敢吻,真不像男子汉。
乙:你像男子汉,你吻过?
甲:我吻过是不可能的。
乙:就是嘛,叫你,你也不干。知道的是行“吻手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刷流氓。
甲:这还算文明的,有的礼仪你根本就接受不了,不过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毕竟入乡随俗吗。
乙:看来要到一个新的地方,得先学习人家的习俗,不然,会闹出笑话。
甲:咱还是说国外,非洲有的地方,见面礼很特别。
乙:怎么个特别法?
甲:见到客人们来了,不是先上茶,而是先往客人身上抹泥巴。看你穿得西服洋装,等你一到,不一会,再看你,就认不出来了,整个一“雕塑”。如果这样(做动作)像个“思想者”。
乙:这是欢迎吗,整个就是欺负客人。
甲:你说错了,人家这可是最隆重的礼节,你得接受,据说当地有一种病,这泥巴会防止客人得上这种病。
乙:要这么说,还真得多往身上抹点泥巴,能治病嘛。
甲:咱这说的是国外,就咱国家也是差别很大。就是同一个地区的差别也很大。
乙:有这么严重吗?
甲:好吧,我现在考考你。
乙:你问啊,随便。
甲:出师了?
乙:你这是说的啥话,怎么叫“出师”?
甲:我问你,咱们汉族人最喜欢什么颜色?
乙:当然是大红大绿啊,它象征着吉庆祥和。
甲:如果有人给你一条雪白雪白的白布,让你挂再脖子上,你干还是不干?请回答。
乙:不干。绝对不干。
甲:干,绝对得干。
乙:不干,坚决不干。
甲:看来你还是孤陋寡闻,还得好好学习。我告诉你,这不叫“白布”,这叫“哈达”,是一位藏族的姑娘为了表达你们之间的友谊还有那个送给你的,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那个,白色其实就象征着纯洁和友谊。
乙:看来我得考虑考虑。
甲:这是藏族同胞的礼仪,而且是最高的礼仪。
乙:看来,还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好恶,而伤了兄弟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得接受。
甲:就说同一地区的风俗和礼节也大不一样,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
乙:你这么聪明的人还吃过亏?
甲:这你就不懂了,再聪明的猎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乙:请问阁下,是在啥时候失手的?
甲:说起来怕在座的各位笑话,这失手的不是别人,正是陛下我和我的媳妇。
乙:怎么你和你媳妇之间还有礼节,看来怕媳妇不光我。你都是给嫂夫人行什么大礼?
甲:去,我给她行礼?此话诧异。你怎么不会说话啊,你。
乙:你不是说在夫人面前失礼了吗?
甲:我也是过来人了,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了。我的媳妇和我都是同一个地区的,不过不是恋爱的,是那种媒妁之言。就是因为风俗不同,我差点和她离婚。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何止是离婚,我甚至想和她大―――――。
乙:啥事啊?怎么没有听您说过。
甲:今天,我也豁出去了,反正这事情也不怪我,我就给大家讲讲听听,让大家评评理,是怪我,还是怪我媳妇。事情是这样的,到我们那儿有个风俗,刚过媒的媳妇到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要和新丈夫回娘家。
乙:废话,这丈夫还有新旧。
甲:对丈夫来说,也是第一次到岳父家去,也叫给岳父、岳母拜年。
乙:这有啥奇怪的,我们那儿也是。
甲:我为了这一天,我是盼啊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一天,我差点和我的可爱的妻子离婚。(说话时,语气沉重,最好带点哭腔)
乙:有啥事情,快说啊。
甲:到了正月初二的这天。我和我的娘子,早早的准备好礼物,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最好带点动作),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刚刚下过雪,地上到处都是刚刚融化的雪水,我们那儿有个习惯,到这天人们都要到街上看“新女婿”,我自己觉得长得不错,心想,看就看吗,反正我长得虽说没有刘德华那么帅,但是,我还没有长得像潘长江那么丑。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法不让人家看。
乙:到底怎么啦?
甲:等我在众目睽睽下走过时,听到不少的赞美声,都说我长得帅,还有不少大姑娘在夸我(做出害羞的动作)。
乙:别做美梦了。
甲:突然,从路边窜出几个大汉,我一看高兴了,是我的小舅子和他的几个堂兄弟,我以为是来迎我的,可是还每等我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我打到在地,你说刚下完雪,地上到处都是泥水,你们也该找块没有泥水的地儿。等我反应过来,只听的满街上都是笑声。再看我满身都是泥,我那个气呀,就甭提了。
乙:这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你?
甲:这是当地的习俗,就是新女婿第一次走丈母娘家,小舅子和姐夫必须用摔跤来欢迎,我媳妇也没告诉我,好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啊,早知到就不穿好衣服,弄个破烂穿穿。
乙:你赶紧走啊,
甲:你说得好听,我走得动吗,小舅子让我走吗,没有走几步,又被他们放到了,等我走到我岳父家,简直就是泥巴人一样。
乙:这是什么礼节?
甲:就为这,我非得和我媳妇离婚,后来才知道,这是对新人的最好的礼节。
乙:那你生什么气啊?你看人家对你多热情啊!
甲:我媳妇该早告诉我一声,你说是吗。我好有个思想准备啊。
乙:看来这礼节还有这么多讲究。要是没有思想准备还给吓不轻。
甲:可不是吗。到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有一习俗,“泼水节”。要是一姑娘看好一位小伙,为了表达友谊和爱情,就往身上泼水,这可能是与云南的气候有关,因为那儿热,不用担心客人会感冒。
乙:这个礼节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好洗澡的人来说。
甲:好不好那是人家少数民族的礼节,风俗习惯嘛。不过这礼节要是用到哈尔滨,恐怕就不行,特别是冬天。
乙:那不照样吗。
甲:照样?
乙:那当然,人家的习惯吗。
甲:假如你,在哈尔滨,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犀利的北风刮个不停,你西装革履的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
乙:慢,我怎么越听我越像来自北方的一只狼。
甲:狼不狼的咱先不管,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你的面前。
乙:看来我要交桃花运了。
甲:姑娘被你在迷人的小伙子给迷住了。姑娘为了表达一下那个,从家里弄来一桶凉水。
乙:废话,用开水那是退鸡。
甲:往你头上这么一浇。
乙:感觉好舒服奥。
甲:再看你。
乙:两眼直直的盯着姑娘。
甲:现在你已经不像你了。
乙:像什么?
甲:整个一根冰棍。
关于文明礼仪的相声、小品
相声:讲礼貌 (马季/唐杰忠)
在线听:
http://club.tingxs.com/searchs.asp?stype=Music&q=%BD%B2%C0%F1%C3%B2
文本:
马:这个,现在提倡呀讲礼貌。
唐:讲礼貌反应了一个人修养,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文明。
马:对人呢要用尊称。
唐:嗯。
马:说话呢要讲文明。
唐:这样才和咱们这个文明国家相称。
马:比如说我见着您了。
唐:你见着我了。
马:我得跟您这么说话。
唐:怎么说呀?
马:哎,同志劳驾,我跟您打听点事。
唐:你瞧这多客气呀。有什么事,你就事吧。
马:我跟您问一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我问的这个同志呀。
唐:嗯。
马:长的是高大魁梧、浓眉大眼。
唐:哦。
马:听说他是一位相声演员。
唐:哦,你说的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呀?
马:他叫唐杰忠同志。在您这单位吗?
唐:哦,在在在。
马:啊!
唐:在在在。
马:您给我请出来,我跟他见见面。谢谢您呀。
唐:别谢了,我就是。
马:哎呦,您就是唐杰忠同志。
唐:哎。
马:哎呦,太抱歉了。
唐:嗯?
马:这么半天没看出来你。对不起呀!
唐:这有什么呀。
马:你听这话你心里?
唐:我听着舒服呀。这多谦虚多客气呀。
马:你看看,抱歉、对不起、谢谢、您、请。
唐:客气话。
马:这不是客气话。
唐:嗯?
马:这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唐:哦。
马:自己的谦虚、自己的讲礼貌。
唐:是呀。
马:哎,都得这样说话。
唐:哦哦。
马:你要换一种方法,没有这些客气话。你听这你心里不是滋味。
唐:那怎么说呢?
马:就这么说呀。
唐:嗯。
马:嘿!我说。
唐:这叫什么称呼呀。
马:我跟你打听个人。
唐:你要问谁呀?
马:这个人呀。
唐:嗯。
马:长的比武大郎高一点,脑袋跟茶盘子是的,听说是个说相声的。叫什么名字,大伙叫唐稀松呀。
唐:嗨,你干吗叫外号呀。
马:啊?
唐:我就是,有什么事吗?
马:你就是!
唐:嗯。
马:别逗了。
唐:什么叫,别逗呀。我就是唐杰忠,有什么事吗?
马:有事呀,没事能找你来吗?
唐:有事你就说吧。
马:说呀,别说了,两头都不乐意。说什么呀?
唐:你干吗来了?
马:我说你,别瞪眼,别瞪眼。一瞪眼比骺还难看。
唐:喝!
马:你看,这模样干吗呀,别,不至于这样。别介,行不行,干吗呀这样。你看看,回头你一生气你回头得病,一病回头哏屁着凉了,麻烦了吧,你不愿意告诉我,我找别人打听,别介,傻老爷们。
关于文明礼仪的小品
人物越多越好,最好全班互动的。
争当文明监督员
(下课铃响)
小华:(自豪地走出场)下课了,我又要工作了。(用手指着袖章)大家看看,我是学校的文明监督员啊!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还是觉得很有意义。因为我可以为学校的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敏霞:(走出场,边吃边随手丢掉了果皮)唔!不错、不错!真好吃!
小华:(看见敏霞丢果皮,匆忙走过去)哎!哎!朋友,你不能乱丢果皮啊!
敏霞:你是谁?竟然敢管我的事?
小华:你没看见吗?(右手指着自己的袖章很自豪地说)我可是学校的文明监督员。
敏霞:啊?文明监督员?文明监督员又怎么啦?不就是扔个垃圾嘛,小事一桩,关你屁事?
小华:文明监督员就是专门监督像你这种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人。
敏霞:呸!你是说我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你算什么东西?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讲文明、讲卫生有屁用?
小华:停停……你不知道讲文明、讲卫生是我们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吗?朋友,你想想,要是人人都像你那样,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大街小巷会变成怎样?你看雷锋叔叔他……
敏霞:行了,行了,你别说了,讲文明、讲卫生多辛苦呀!还是让我劝你一句吧,别管了吧!
小华:不行,这可是我的工作啊!
敏霞:既然你那么爱管闲事,你就去捡垃圾吧!(随手把吃完的果皮向远处一丢)呸!真是自找苦吃!
(这时,一位撑着拐杖的驼背老人从远处走来)
小华:喂,喂!你还丢……小心!
老人:(咳嗽两声)小同学,请问……(刚巧踩上丢来的果皮,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爬不起来)哎唷!
(小华匆忙跑过去)
小华:(关切的问)老爷爷,您怎么啦?摔疼了吗?我扶您起来吧!
(小华想扶起老人,但无法扶起来)
小华:(面对着敏霞)敏霞,你看,都是你闯的祸,还不快点来帮忙!
敏霞:嘿嘿!是他自己摔的,关我什么事?更何况你不是很喜欢做善事的吗?这好事你自己做吧!我可不想沾你的光!(连看都没看,依然傲慢的模样)
老人:小姑娘,我没事,你放心吧!……(老人想用力爬起来)哎唷,哎唷!
(丽珊看见了,匆忙走过去帮忙扶起老人)
丽珊:咿!老爷爷!怎么是您?摔痛了吗?我们扶你去医院吧?
老人:不用了!快下雨了,我是来给我的孙女儿送伞的,没想到……哎!究竟是哪个这么不讲文明?(用手轻轻一拍大腿)哎唷!哎唷!……
小华:丽珊,你认识这老爷爷?
丽珊:他不就是敏霞的爷爷啰!
小华:是敏霞的爷爷?(指向敏霞)他在那儿。敏霞,还不快点过来看看!
敏霞:谁叫他走路不带眼,是他活该的嘛!干嘛要看他呀?他跟我无亲无故。
小华:还胡扯些什么呀!他是你爷爷啊!
敏霞:啊!什么?爷爷?
敏霞:(匆忙跑过去扶着老爷爷)爷爷,怎么会是您?
小华:你看,就因为你乱丢果皮,现在把你爷爷弄伤了吧?
敏霞:(悲伤后悔地说)爷爷,对不起!都是我害了您呀!你就原谅我吧!今后我一定会改正的。(面对小华)小华,对不起!你说得真是对啊!我也要做一个讲文明、讲卫生的好学生,我也要像你那样做个文明监督员!为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华:这就对了!(放音乐“雷雨声”,放歌曲《爱的奉献》)好吧!我们先送爷爷到医院吧!
敏霞:走,爷爷,我们扶您去医院吧!(敏霞,小华,丽珊一起扶着老爷爷走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