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日期:2018-04-05 15:32:07 人气:1

简述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一般说来,论述一学科的历史发展,首先需要确定该学科的创始之年,但这在社会心理学中恰恰是一个莫衷一是的议题: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创设于 1897年,这一年美国人特里普利特对“竞争”现象进行了全新的研究,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首次实验结果;也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创设于1908年,这一年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分别出版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同名教科书;同样也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创设于1924年,这一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波特对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这不仅引进了实验,而且指出了“实验方法对团体行为研究的革命性意义”。(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版,第613页。) 确定“社会心理学创始之年”的困难,使我们有理由采用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E.P.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1976年,他在《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一书中提出,可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大阶段。(Hollander, E.P.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cialpsychology.(3rd ed.).New York:Oxford,1976.PP.32-34.) 进入80年代,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相应于这三大阶段提出了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的观点。我们认为,这一分期的可取之处在:它避开了确定“社会心理学创史之年”的难题,而将前述被视为“历史元年”的标志仅仅视为促使现代社会心理学形成和确立的一系列事件中的重大事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这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时期,即霍兰德所说的社会哲学阶段,其母体是从古代希腊开始一直延续到 19世纪上半叶的西欧思辨哲学。这一时期与其后的几个时期相比,时间跨度较长,而且由于在这一时期中“社会心理学思想同一般的心理学思想的见解紧密相连,因此很难把‘纯’社会心理学观点划分出来”,(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页。)但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直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各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如果说要在该时期找出和现代社会心理学较为接近的主题的话,那么,这一两千年中社会哲学家们围绕“人性”所展开的争论算得上是“正宗”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尽管历代哲人就这一主题谈兴勃发、议论万千,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基本的理论线索只有两条: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苏格拉底说过:“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的么?”(《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66页。)从这一观点来看,人性及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决定的。因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能够由适当的教育加以适当的塑造。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柏拉图的理想主义观点在后来的社会哲学家康德、歌德和卢梭等人的学说中继承下来,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人具有潜在的善性,使人趋向邪恶的是邪恶的社会;因此,改变人性的前提在改变社会。这种改变社会、改变人格的方案体现在卢梭的《爱弥尔》中,并一直延续至今,构成了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登第二》等一系列著作的母题。 亚里士多德同样不乏后人。作为古代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著述为当代社会心理学直接开辟了诸多研究领域:“现代社会心理学许多有关态度或劝说的研究是与亚里士多德直接联系着的。亚里士多德将这些内容归入修辞学的范畴”;(威廉·S.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18页。)他在《诗学》中提出的“宣泄说”孕育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说”,并进而影响到当代社会心理学对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他在《尼考马可伦理学》中阐释的人类行为的交换论观点也称得上是现代交换论的滥觞;而他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学说则经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由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给予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相比而言,马基雅维里对人性的看法比霍布斯更为悲观,因为霍布斯相信人还可以从其困境中解脱出来;而马基雅维里则坚信,人是无法摆脱暗杀、欺诈和背叛等堕落倾向的。他确信社会没有道德可言,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
    A+
热门评论

社会心理学学来有什么作用?

当社会心理学以经验社会中的文化现象作为自己的分析要素时,社会心理学走上了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经验论”之路;对于文化现象的关注还促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理论向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转变,使精神分析理论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之一;在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文化向度的引入不仅使社会心理学更为深刻地把握了社会行为的本质,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文化研究 社会心理学意义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以往学术界多关注其“社会”与“心理”的要素,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这样一种观点正在被人们所接受: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基础上的边缘学科。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化人类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之一“,文化”成为关乎整个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独立概念。然而,目前对于文化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意义尚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这将直接关系到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心理学母体学科是否具有充足理由的问题。本文试对文化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意义给予探讨,以期为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寻找更为有力的证据。 一、文化研究与社会心理学独立形态的确立 就社会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在进入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社会分析学之前,这一学科还经历了社会哲学阶段和社会经验论阶段。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形态的出现,是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哲学阶段转向社会经验论阶段的19世纪中叶。以往的研究在解释这种转变时,注意的多是这一时期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与渗透,认为社会心理学独立形态的产生就是这种结合与渗透的结果。当然,就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知识背景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往往人们在注意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知识背景时,忽视了从社会心理学自身来寻找原因,特别是从当时社会心理学初级形态的研究内容来看待社会心理学得以确立的原因。 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来考察社会心理学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就会发现,社会心理学的“社会经验论”正是缘起于对现实社会中文化现象的探索。正如在社会哲学阶段以“人性”、“灵魂”或“意识”等形而上学概念为主题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只能是一种“社会哲学”一样,当社会心理学以经验社会中的文化要素作为自己的基本话语时,社会心理学也就走上了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经验论”之路。而首先迈出这一步的典型样板则是在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最初形态———民族心理学。我们将会看到,文化研究是民族心理学全部理论建构的基础,更是它得以确立的根本。 1859年,德国学者M・拉扎鲁斯和H・施坦达尔联袂主编了《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这个杂志 93 1/5页 的出版是民族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在拉扎鲁斯和施坦达尔的具有纲领意义的文章《民族心理学序言》中,二位学者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心理学的任务,即民族心理学就是要探讨“民族精神”或“整体精神”的本质。所谓“民族精神”或“整体精神”,从其理论渊源上看,他们是对早在19世纪初黑格尔就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的“绝对精神”的继承和引申,或者说“民族精神”就是“绝对精神”的世俗化翻版。不同于黑格尔将“绝对精神”神秘化的是,拉扎鲁斯和施坦达尔认为,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的语言、神话、们称之为文化内容的考察,便可以揭示出“民族精神”的本质。这样本质的道路的同时也就宣告了民族心理学的确立。 当然,W・冯特所掌握并加以发展和完善,,生理心理学不能穷尽成熟意识,,所以应该由专门的科学即民族心理学来研究。“由共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所、习俗和神话等。冯特以其惊人的刻苦,历时20年(1900~1920)写成了10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学———对语言、神话和习俗的发展规律的探讨》。在这部巨著中,正如副标题所提示的那样,冯特分别论述了语言、艺术、神话和宗教等文化现象。凭借着对这些“超个体的活动成果”的研究,冯特完成了民族心理学的庞大体系。 建立在文化研究基础上的民族心理学的确立,不仅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形成,而且还为创立现代社会心理学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因为民族心理学通过对文化要素的分析证明“除个,体意识之外,还存在着表征团体心理性质的某种东西,并且,个体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这种东西决定 ①的”。这也就是个人心理与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的关系问题。尽管现代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已经截然不同于民族心理学,但是,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或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直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心理学作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源头,对今天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研究与精神分析理论的转向 对于文化现象的关注,不仅使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确立,而且还促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理论向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转变。

阅读全文

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 ;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 ,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关于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但真正开创、推广这个方向的是奥尔波特和默德。在他们之后,实验社会心理学才开始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问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28年 ,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问题 ;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和态度问题。 50年代,阿施等人开展顺从的研究。以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说服的研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成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奠定了基础的归因理论成了研究重点。80年代以来,认知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