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有

日期:2020-10-24 17:56:15 人气:1

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有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尽力: 1、正确地知道自我 我国有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鲁迅先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现代人虽有许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但关于自我却知之不多。这是由于,其一,人对自己的心思不能像丈量血压、身高相同有一个客观尺度,即使是心思丈量,一般人也较难把握。其二,人对自身的知道往往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容易发生“当事者迷”的状况。下述三种联系的处理,可以为大学生正确地知道自我供给参阅。 (1)我与人的联系。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取得自我观念的主要来历。咱们先从家庭中的爱情扩展到外面的和睦联系,进入社会又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联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联系中虚心向他人学习,取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根据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可是通过与他人比较知道自己,应该留意比较的参照系。榜首,跟他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仍是行为后的成果?大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他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心情。只要比较大学毕业后的成果才具有意义;第二,跟他人比较的标准是相对标准仍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仍是不可变的标准?有的大学生与人比较的是身段、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因此发生自卑感,这种比较没有实际意义;第三,比较的目标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或者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仍是不如自己的人?与不同的目标进行比较,会发生不同的心思体会和行为反响。所以,建立合理的参照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知道尤为重要。 (2)我与事的关系。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是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效果来分析自己,但却常常受到成败经验的限制。其实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进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脆弱的人,失败的经验会再次导致失败,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是在失败后形成恐惧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和挑战,甚至于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于那些自傲自大的人,成功反而可能成为失败之源。因为胜利使他们骄傲自大,这很容易导致失败。因此,一个大学生从成败中获得自我意识时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我与己的关系。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难。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别人眼中的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我。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知觉的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多方面对自己进行归纳的统觉; 自己心中的我,是指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即理想我。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因为,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改革开放后的多元价值观等,增加了大学生自我认识的难度。 2、积极地悦纳自我 每个人都知道“自我”是最重要的,可总有些人并不真正地尊重自己、爱惜自己。他们可以喜欢朋友、喜欢知识、喜欢自然,却不喜欢自己。 悦纳自我就是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并且要培养对自己的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学会悦纳自我。
    A+
热门评论

什么是大学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之一,在中国的特定时期内还属于应试教育,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现代社会大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为目的。虽然它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在这同时,它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沦为社会的婢女。 为此,大学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和修养,能够按照人的样子组织世界。这样,大学教育才能从目前唯社会是用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才能引导社会文明发展。 这样,大学毕业生将不是物的存在,而是人的真正存在;不是单面人,而是内涵丰富的人。他们到了社会上,不仅能够谋生创业,而且完全能够承担起改革社会的重担。 扩展资料: 教育模式: 第一,中国本科教育是“被专业”的教育。在现有本科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受教育者都会带上极强的专业烙印,每一个本科生除了学校的标签之外,同时都贴上“专业标签”,并自然而然地分流到与之相应的各行各业。 显然,在计划模式下,这一特征有其制度的优势,但在社会行业产业结构不断变换的今天,这一“被专业”的本科教育无疑需要深刻的变革。 第二,中国本科教育是“被计划”的教育。在现有本科教育模式下,高校从招生计划到教学计划,从教学计划到就业计划,都带有很强的“计划”思维,高校在“计划”面前缺乏自主权,学生在“计划”面前缺乏选择权。 一方面,带来了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虚高”;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却难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尤其匮乏。 第三,中国本科教育是“被选择”的教育。在现有本科教育模式下,一方面,我国本科教育中引入了国外大学常见的学分制、选修制等制度安排;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甚至是学习进程中,又都是事先被预设的,学生缺乏选择的空间和机会。由此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个性化缺失。 第四,中国本科教育是“被大众”的教育。经过近20年的大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度大众化阶段,即将迈入普及化。尽管在数量上已经大众化,但由于人才培养的观念、模式、体制和质量标准缺少精英教育的基因,导致数量上的大众化缺乏精英教育的支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本科教育

阅读全文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有什么区别?该如何快速适应大学学习?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不仅仅是教育内容,还有教学的方式。 首先在高中时代,主要以灌输式教育。老师将知识灌输到学生上,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在教育上多是管教,逼着你去学习。学习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比如学科成绩主要靠刷题来提高,到了快高考的时候更是如此。记得当年快高考的后三个月,每天一张试卷,而且是每个学科都有,到了最后几周,每天的试卷就有十多张。 高中的学习时间几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学习,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在高一高二还好一些,到了高三甚至有的学生吃饭时间三五分钟就吃完了。班主任每天都要在班级里监视着同学们,有那么一个梗就是:小心窗户外边的班主任。到了晚上,晚自习都结束了,还有的学生仍然在学习。 在大学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向就多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学习。大学里也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大学的课一天最少的时候只有2节,上午一节下午一节,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自己安排。大学的课堂也不想高中那样严格,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旁听,在自己没有课的时候也可以去旁听别的专业课。 在大学时代,其实有些学科,只要考试能过,也可以偶尔缺课,但是不提倡这样,毕竟有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出勤率也是一项重要的评分项。 总之,大学时代的教育相对宽松些,追求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自控力差的话,到了大学成绩就会下滑。不过大学时代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专业,用心去研究,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