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日期:2016-04-18 09:23:35 人气:1

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针对当代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的心理困惑、情绪亚健康、沉迷网络等问题,平安二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心育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突出。 发挥心育室主体作用。温馨的环境、贴心的话语、和蔼的笑容… …这是平安二中心育室呈献给学生的轻松、自由的天地。在这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从青春期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贫困学生辅导等方面引导学生走出“青春的沼泽地”,迈向“健康阳光的成长乐园”。这里吸引着更多学生走进来,他们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吐露心声,排解烦恼,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心育室还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心语箱”、“心灵驿站”、心育委员培训、校园局域网以及校园广播站的“心灵之声”栏目等宣传方式,将一些心理健康小常识、青春小故事、成长的烦恼等材料,发布给同学们,扩大心理咨询的影响,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 有效地开展个别咨询工作。通过个别访谈、电话访谈、书信访谈等方式帮助学生解除学习、生活、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或一般心理问题,做好咨询记录,在此基础上注重效果的反馈,加大对学生跟踪服务的力度,截至目前,已有800人次参与咨询活动。 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讲座及班级心理辅导课。根据学校安排及部分班级的需求,有选择性地深入班级,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及专题心理讲座。如对七年级5个班进行心理训练和素质拓展活动,举行心理剧比赛、心理漫画创作比赛等活动,帮助七年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八年级开展“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讲座,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活动与交往中,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九年级学生常见的如学业焦虑,自信心受挫等心理问题,重点做好备考压力缓解和情绪疏导工作,开展了“增强自信心笑迎中考”、“科学缓解考前焦虑”专题讲座。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在“第五届‘5·25’心理健康活动周”中,学校结合实际,通过心理健康手抄报设计大赛、心理健康黑板报评比、读“心”书活动、心理健康电影播放、“网络利弊”专题班会、教师心理茶话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校德育、各科教学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全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同时培育了学生的健全人格,营造了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A+
热门评论

心理健康教育征文400字

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现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养尊处优而使己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贱而令己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己恐慌失落,民工家庭子女背井离乡而觉己寄人篱下等等。 鉴于以上诸种问题,给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使学生起到逆反作用,而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正常的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按时上学上课,按时就餐,按时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活动、按时放学及时回家。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习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爱,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循环。反之,会产生“人长大了为什么要读书,做作业多累呀!”的厌学情绪,出现逆向心理现象。 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 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习征途上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机遇和竞争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挫折与困难时时会与奋斗同行。要教育小学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制能力,树立起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具备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小学生应有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群体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经受挫折的磨炼,学习他人对待胜利与失败的坦然态度和沉着应付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受己爱人,尊己尊人,相互帮助,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学会生存、做人、处世、善解人意,知己知彼,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竞争,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这样在个人利益和别的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也不至于把个人利益提得至高无上,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理。有了这个平衡健康的心理,就不会去千方百计算计别人和集体,就不会绞尽脑汁地想把别人或集体的利益占为己有。 三、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学校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有了这个美好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小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可爱,它会使小学生有种幸福感、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目光远大感。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和渗透感染的力量,最容易为小学生所感知、仿效和接受,成为小学生行为的指南和方向。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我十分重视班风建设,经常举行班会活动,愿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友爱、创新的班集体,让全班学生人人心理健康。

阅读全文

浅谈完善人格和心理健康对人生的意义

心理素质是人的最基本素质,具备健康的心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一个基本要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我们目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了解与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仍旧在因袭传统——强调服从克己,灌输,训导,学生成长过程中被太多的教条或数不清的“应该”束缚着,“你应该听老师的话,尊重老师,即便老师的方法较偏激,但也是为了你好”,“你必须提前30分钟进教室学习”,“你必须考上大学”,“是笨鸟就要先飞”等非理性信念,己成为学生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源之一。外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就存在一种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按成绩好坏对学生分优劣”,“不喜欢成绩不好的学生,甚至鄙视其思想人格”这种失衡的现象导致学生厌学,身心健康受损,性格发展偏激,个性片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严重。 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调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效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由青少年心理不健康所引发的无数血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高中生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有以下特征:愉快情绪出现的次数与强度不如不愉快出现的次数多,强度大,他们处于典型的烦恼增殖期,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明显,易激动,不稳定,为了获得别人的接受,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感受,将外显行为转为压抑,但对自己的负向情绪无力排除,而持续不散的劣性情绪将会成为下次不愉快的原因,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情绪问题日益严重。 在认知方面,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日趋完善,尤其是认知的核心成份——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的地位,辩证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自我意识日益明显,感悟能力较突出,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强烈。但思维上仍有片面性,易激动,常有不合理信念。在相似的情境下,由于认知结果的不同,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表现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 二、学校心理教育的途径及目标 1、学校心理教育的途径 为了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1998年国家教委对思想政治课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对初中生开设了心理健康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由于初中目前严重缺乏从事心理教学的教师,导致该课程未能完全发挥效能,又由于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仍由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部分构成,并未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故现阶段,思想政治课不是实施高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当然也不能排除哲学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紧张的课程量,另外加设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是行不通的。那么,学校政教处作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专职业部门,在现阶段的高中教学中,便必须肩负学生心理教学的重大责任。高中政教处一直施行的那套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案,便必须由新的课题所取代。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政教处的成员之一,是学生心理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引路人,也是现阶段,现有条件下的高中教育中,对学生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的执行者。切实提高高中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是目前高中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学,健全学生人格的当务之急! 当然,作为政教处下属机构之一的保卫科,也应该由过去的强压式教学向心理引导式教学转化。有条件的学校若能开设学生心理咨询处,请心理研究专家导航,那定会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高中生心理教学,要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情绪健康的原则,学会辨别认知系统中理性与非理性信念的区别,掌握与之辩驳的方法与策略,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去帮助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 1、解决因心理冲动,压抑,郁闷而引发的情绪及行为障碍,加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2、逐步确立一个实际的、合理的、宽阔的人生信念,以宽容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对待社会、自己和他人,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认识,情感,行为各方面去适应社会,有效地面对生活。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交心谈心法 高中生特殊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不接受捆绑式的棍棒教育,也不喜欢叨唠式的说服教育,他们需要的是朋友,真正的可以进行心灵倾诉的朋友。 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要想以交心谈心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正确引导学生,那必须十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学习,甚至是学生的家庭,学生成长的历程等,平时要有意识地建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充分的第一手材料。试想,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你会对他进行心灵倾拆吗? 当然,除了掌握学生资料外,班主任还应有耐心和爱心,必须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热爱。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植根于爱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空洞、冷漠的说教,既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更不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也起不到教育作用。 2、课堂(主要指组织活动时间)讨论法 每周一节的班级组织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时机。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各抒已见,展开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认识。它的优点主要有:第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二,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发言,确实把握该生心理的基本情况,以备建学生心理档案;第三,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讨论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体验,也接受了一次心理教育。如何对前不久发生的哄动全国的捶死母亲的案例进行讨论,可对学校生活中所常见的学生心理痼疾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自己能找出产生这些毛病的根源,并能够在心理上接受一次良好的教育,激发学生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决心。 3、材料引导法 一则动人的故事,一篇感人的文章,都能使人的心灵产生震撼。同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先进事例的鼓舞,先进人物的榜样,多让学生阅读积累能正确引导心灵心理的材料,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导致恶果的反面材料,也能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如组织学生阅读《心灵鸡汤》,阅读一些杂志刊首语中鼓舞心灵或寻找心灵弊端的语言,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很大。 4、学科教学渗透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动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特征使其学科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心理健康教学可以被整合到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作用落到实处。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择和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文章所描写的人的心理情感变化,以及由这种心理所引发的一些行动等,也可承接文章知识展开人生意义,人生观的讨论(如第5册《人是什么》的教学)。此外,在作文课上,确定有关“意志、品质”的主题作文,着重要求学生描写自己的心理体验。在政治课上,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等。通过各门学科的多向结合,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强化情绪的可控性,而且能满足学生正当的情感需要,使他们愿学、会学、乐学。 当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一个班主任,几个任科教师或者一个政教处,一所学校这都是远远不够的。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抵制社会各种变异观念的侵蚀和蔓延,创设良好的健康的育人环境。当然,企盼更多的心理专家,教育工作者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和研究,也是广大青少年走出心理阴霾的关键所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