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心灵的开放。再精巧的教学预设、再独到的教育策略,如果遇上心灵无法向你敞开的学生,一切都会成为泡影。
如何做到与学生有效沟通呢?作为一位从教19年的教师、班主任及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作者姜荣奎在《》中娓娓讲述了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与学生沟通的一个个案例。同时,在故事一般的情境中,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帮助教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进而顺利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无论是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世,还是引领学生学会读书学习,《》都可谓教师的好帮手。
姜荣奎,山东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济南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建功立业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德育标兵。区双学科教学能手、名师、科研先进个人。在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和《成长在线》栏目做专题节目《相互支撑的爱》、《读懂你的爱》等。省市级新闻媒体也曾对其进行过心理专访。在各类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约30篇论文。
个人教育随笔《别忘了自己也曾是个孩子》2010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师怎样与学生沟通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作为一名辅导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是否对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进沟通的方式? 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就可能
无意识的伤害了一些学生.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主要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第一、学会了解。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切中要旨。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爱心感化。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平等对待。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真空状态”,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五:专心倾听。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的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老师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教育学生绝不是说了就行,和学生沟通应从外化转到内化,从单纯的说教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