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题目,谢谢帮我解决一哈!!谢谢了!

日期:2016-12-02 03:00:49 人气:2

西方经济学的题目,谢谢帮我解决一哈!!谢谢了!

1. 解:由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所以该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MRS12>P1/P2时,如图(http://photo.bababian.com/20060507/5559997D1C91BB4F4DF77BD8E34141CC_240.jpg),效用最大的均衡点E的位置发生在横轴,它表示此时的最优解是一个边角解,即 X1=M/P1,X2=0。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全部的收入都购买商品1,并由此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个商品组合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第二种情况:当MRS12<P1/P2时,如图(http://photo.bababian.com/20060507/313223E448027961E2DDA7138BA955FD_240.jpg),效用最大的均衡点E的位置发生在纵轴,它表示此时的最优解是一个边角解,即 X2=M/P2,X1=0。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全部的收入都购买商品2,并由此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个商品组合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第三种情况:当MRS12=P1/P2时,如图http://photo.bababian.com/20060507/C9B23004A8C45E9F2FE3E002D64E1617_500.jpg,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重叠,效用最大化达到均衡点可以是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即最优解为X1≥0,X2≥0,且满足P1X1+P2X2=M。此时所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 2. 解: 消费者收入M=6500时,需求函数为Q=0.02M-2P=130-2P,即Q(P)=130-2P。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为 ΔQ=Q(40)-Q(20) =(130-2×40)-(130-2×20)=-40 首先从中分解出替代效应。提价前商品A的需求量为Q(20)=130-2×20=90。提价后要购买提价前的消费者均衡商品组合,需增加货币90×(40-20)=1800。这就是说,提价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降低了1800,使消费者维持实际收入的名义收入是M1=6500+1800=8300。在新的价格P2=40和维持实际收入的假设下,消费者的需求量为 Q1=0.02 M1-2P2=0.02×8300-2×40=86 于是,替代效应=Q1-Q(20)=86-90=-4 收入效应=总效应-替代效应=-40-(-4)=-36 〔另解〕总效应的求取同上。首先从总效应中分解出收入效应。前已求出,提价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降低了1800 因此提价后的实际收入为M2=6500-1800=4700。在原价格P1=20和新的实际收入M2=4700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量为 Q2=0.02 M2-2 P1=0.02×4700-2×20=54 于是,收入效应=Q2-Q(20)=54-90=-36 替代效应=总效应-收入效应=-40-(-36)=-4
    A+
热门评论

西方经济学题目!!!会的帮我解答一下!麻烦了!

其实,我认为这些题目自己翻查资料,才能牢记在心。经济专业最重积累和灵活运用,这些题目我看了一些,不是很难。如果你的西方经济学课没有大部分翘课的话,是完全可以自己答出(查找资料的情况下)。 你也不想,大学四年,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到吧。年轻人,努力吧,明天就会收获希望的。

阅读全文

我有个西方经济学的题目不会做耶,麻烦有会的叫我一下啊谢谢

(1)Y=C+I=100+0.8Y+50,解得均衡收入Y=750,消费C=700,储蓄S=Y-C=50 (2)此时,消费为C=100+0.8×800=740 ,计划投资是50,实际投资是60(=800-740),非意愿存货投资是10(=60-50) (3)Y=C+I=100+0.8Y+100,解得均衡收入Y=1000,收入增加250 (4)Y=C+I=100+0.9Y+50,解得均衡收入Y=1500,消费C=1450,储蓄S=Y-C=50 Y=C+I=100+0.9Y+100,解得均衡收入Y=2000,收入增加500 (5)原来乘数是5(=250/50),变化后乘数是10(=500/5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