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日期:2025-01-13 09:38:28 人气:1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A+
热门评论

这句话出自哪里.谢谢各位了

从网上可以查到这是写沈从文先生与兆和先生的爱情故事的。但是具体作者不详。原文如下: 沈从文先生曾写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60多年前沈从文的青春爱语。 兆和先生作为一个女子,一个妻子,抚养儿女,操持家务,也遭到战乱的颠沛,也受过生活的煎迫,但不管如何的境况,她的一腔真诚居然毫不褪色,在她审核的《从文家书》后记中,她坦率写到:"从文与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选编他遗稿的现在。……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许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这样的坦率,这样的勇气,这样的豁达和大度,是足以叫人钦佩的。 这样的挚诚,不带一点虚伪;这样透明的心,不着一点瑕疵,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兆和先生的纯净。那些日子,我的恩师汪曾琪先生刚刚去世,曾琪先生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兆和先生执意去向曾琪的遗体告别,她说,从文走的时候,我很冷静,没有哭;但这次曾琪离去,我不能接受,因为实在是太突然、太意外了。说着这些话,兆和先生不禁哽咽泪下。她说,她不愿将悲伤压抑在心里,送了曾琪后,回家痛哭一场,心里就好多了。

阅读全文

请问一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话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谢谢!

  乌夜啼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简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