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决定小学生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因素
1.面对问题时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当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如果想要顺利的解决就需要学生进行观察获取解决问题的有利信息,并结合各个方面的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前提条件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见、所听、所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发现问题,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如何能够将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化的问题呢,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在面对问题时知道怎样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其次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抽象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发掘学生的天赋,并进行多次的练习才能够实现具备了将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也就具备了初步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思考的能力。数学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大多是比较抽象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与我们实际所见到的事物并不一样,在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够有效减轻学生思考的压力。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定理、公式直接进行思考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最方便的方式。
4.是否具有足够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很多人认为数学计算能力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对数字进行叠加,其实不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对数学中所包括的符号等进行运用,将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如证明、判断等,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通过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运作的过程。具备了数学计算的能力,也就能够将数学化之后的问题进行更为快捷的推理,从而得出结果、验证结果,最终解决问题。
5.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及定理是否合理、思维方式是否恰当都与最终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对解决问题结果的评估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发现问题解决中存在的误差,总结经验。
二、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能力提升的途径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首先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合理的情景,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实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给出准确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不受限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能力,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寻找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优化教学模式,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相应的培训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这一目标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提高。就如同数学教学一样,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保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十足,那么教学效率肯定会得到提升,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亦是如此;其次,设定科学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案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必须以整体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数学教材为基本教学工具,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习惯、知识掌握能力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定;再次,针对性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以提升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强弱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以提升,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最后,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教学可以是不同年级班级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3.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创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大环境。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的一面,这样对教学任务及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利;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快速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大有裨益;其三,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能够在保证评价合理的条件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如何提高小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3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