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日期:2024-12-26 23:47:06 人气:1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A+
热门评论

找5副对联或自己写5副对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如果可以的我会多加分的!!!拜托了!!各位天才

清代嘉庆进士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曾任金匮知县,苏州知府。他为沧浪亭题写了一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上联的“四万青钱”是古代的一种钱币,相传当年苏舜钦买孙承佑的别墅时,花了四万青钱。下联的大意是说,诗人苏舜钦与名将韩世忠,犹如一双无瑕的白璧,从来就没有可以匹配的人。 乾隆时任九江关总督的唐英,字隽公,号蜗居老人,为三笑亭题一联云: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此联中的“三教”指慧远、陶渊明、陆修静各自崇奉的佛教、儒教、道教。“莲开僧舍”,是说慧远曾在东林寺创建白莲社,倡导净土法门。“一叶”,是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这里指佛祖或“成佛者”。联语上联概括了虎溪三笑的传说,下联概括了东林寺在佛教界之地位,又颇具意味。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写一联云: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此联现镂刻在亭后名士轩门前的抱柱上。联语明快简洁,选取大明湖最有代表性的风物,像一幅图画一般托出大明湖的景色。联语妙嵌“极乐”、“大明”两地名。历山千佛崖下有“极乐洞”,大明即“大明湖”。嵌得极妙,情景交融,颇含情趣。 湖南省邵阳市境内,资水南岸,有一石突兀而起,状甚奇伟。明代刑部尚书顾璘为其题名“砥柱矶”。矶上有二亭,一里一外。亭外亭在矶的顶端,小巧玲珑,望之翼然。清末诗人徐小松曾一联云: 风动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此联写尽了亭周的风景。请看,亭外亭后是康济庙,庙后古木葱笼,幽深似不可测。钟声起时,穿树而去,余音萦绕。对岸一塔,明月在天,塔影摇江,宛如一神女款款地向亭中游客走来,……。此联谴字造句颇为用心。首字一“风”一“月”,风行平地,月走高天。上下相对。第二字,“动”,飞动,写风行得轻快;“移”,推移,写月走得迟慢。快慢互对。接着,“钟声”与“塔影”,一为声,一为影。声可闻,影可见。视听作对。“穿树”,从树与树之间的夹缝中挤过,言树密。“过江”,从此岸与彼岸的空间走过,言江阔。疏密为对。末二字,一“去”一“来”。去是远离,来是靠近。远近相对。文字之对如此工妙,真可谓丝丝如扣。然而,此联审美内涵之精彩,几乎可以使人拍案叫绝!此联中的四个关键词是“钟”、“树”、“塔”、“江”。不难看出,“钟”里含有“金”,“树”里含有“木”,“塔”里含有“土”,“江”里含有“水”。而金木土水火,是我国古代哲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大元素,即“五行”。此联中没有“火”,这是因为亭是木结构建筑,遇火即毁,所以忌讳而避开了。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理论,“钟声穿树”,“钟声”为什么“穿树”?“金克木”也;“塔影过江”,“塔影”为什么“过江”?“土克水”也。再看对句,“塔”对“钟”,“土生金”也;“江”对“树”,“水生木”也。赏析此联,不仅给人们带来充分的审美愉悦,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哲理意趣。 浙江省杭州市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的巢枸坞,有一韬光寺。相传是因唐代高僧韬光在此结庵说法而得名。寺后有观海亭,站在此亭可遥望钱塘江入海,清代新增“西湖十八景”中“韬光观海”即由此而来。观海亭亭柱上有唐代宋之问的联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十四卷记载:“骆宾王之败也,落发灵隐寺中,无人识者。宋之问游寺,月下绕廊吟曰:‘鹫岭郁迢,龙宫锁寂寥’,数过不彻,有一僧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何事苦吟?’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惊喜,遂为终篇。迟明访之,已不见矣。人始知为骆宾王也。”观海亭后来就用宋之问这一原句作为对联,所以也有一说称此联为骆宾王所作。 六、绍兴望海亭联 浙江省绍兴市西隅府山(又名卧龙山),与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主峰前有石柱古亭,名望海亭,始建于唐代。亭下有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墓及唐宋摩崖题刻。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为望海亭题一联云: 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未休,何行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观竞秀之千岩。 联中的“若耶溪”在绍兴南,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山阴道”位于绍兴西南郊一带,以风景优美著称。王羲之“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言下无虚。袁宏道“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亦非夸张。贺知章、陆游都爱此“湖山奇丽”而终老此乡。《世说新语·言语》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七、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此联只有八个字,却以极其简约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湖心亭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其无限魅力,可谓言简意深,功力不凡。 上联出自《诗经》中极其优美的篇章《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作者根据湖心亭的实景,独具慧眼地选取“宛在水中央”这一句,用作上联。删去“水”字,收到了游人身临其境,四面烟波入眼,不着“水”字而水自历历的特殊效果。同时,巧妙地调整词序,化虚为实,使“宛”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宛在水中央”的“宛”是“仿佛”、“好象”的意思,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感觉;而“中央宛在”的“宛”字却含有“历历”、“分明”之意:这湖心亭镶嵌在澄碧湖水中央,多么令人瞩目啊!一字之省、两词之换,就产生如此微妙的艺术效果。 下联出自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截取半句诗入联,略去“是此湖”三字,立即使“一半勾留”的对象由“湖”转为“亭”,天衣无缝地切合此地此景,突出了湖心亭的魅力:人们在杭州流连忘返,大半是因为有这美丽的湖心亭。 此联文采飞扬,韵味隽永,取舍精当,组合微妙。不言水而水自见,不言亭而亭自立。这就叫“点金成钻,琢玉为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