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如何培养的小学生观察能力?
今天读书,真是开卷有益,就读到了这里,怎样培养观察能力,看下来以后,感觉颇多,记录下来,就当今天的经验了,我觉得不错。小编就是这个感觉,不知道您读完这篇经验以后,有什么感觉。
了解兴趣所在。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会多留意。所以培养观察能力首先应该了解兴趣所在,因势利导,把暂时的兴趣变成爱好,一种学问来钻研,把暂时的兴趣,变成长期的兴趣,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靠学习去滋养。
没有学习,观察必将流于盲目和肤浅。比如对瓢虫的观察开始只注意瓢虫身上有多少黑点,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到什么样的瓢虫吃蚜虫,就这样,学习以后再观察,这样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带着问题去观察。
这就是说,观察不能随意,随意的观察,忘得就快,效果不好。观察之前一定要学习,制定出观察的目的,也就是有目得的去观察,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入微,效果明显。
观察要有质疑精神。
观察中发现问题,就及时提出,以便在学习中印证,下次才可以更细致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都知道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开始的。
观察注意结合书本知识。
书上说:燕子衔泥为做窝,星期天就要带孩子去郊区,看燕子做窝,看燕子是怎么一点一点的用衔来的泥土,把窝做好的。
观察要勇于实践。
比如:书中说到:蚯蚓在地下的土里生活,星期天,就要带孩子,去观察蚯蚓。这也是勇于实践的开端,就需要这种大胆的精神。
小学生怎样学会观察生活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不会写作文。当我发现其他同学作文写得好的时候,我就让他读给大家听,有些同学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听了某某同学朗读的这篇作文后,觉得自己也经历过,怎么就没有想到要把它写成文章呢?”有时,我刚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思如泉涌,挥笔成章,有的同学却望着题目干瞪眼,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叫苦说:“嗨!没什么可写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所以才感到“没的可写”。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热爱生活,学会做生活的主人。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可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一个对集体活动不关心的人,也不可能写出精彩感人的集体活动的场面;一个对周围事物不仔细观察的人,当然也不可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那么,怎样观察生活呢? 第一、观察生活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不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亲切的微笑;表示敌意、轻蔑的冷笑。你都看准确了吗?理解透彻了吗?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特点,也能找出它的细微的变化。 第二、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特点。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说,写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注意观察人的活动,观察人所在的环境的特征变化。 通过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生活,进而抓住事物的特征,并且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就能较快地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三,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把观察到的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比如,老作家冰心在《走进人民大会堂》一文中开始写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心情:“走进人民大会堂,使你突然地虔敬肃穆了下来,好像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壮阔无边。”接着写万人大礼堂的屋顶:“你定了神,抬头望。你望见高高的圆穹上,饱满圆大的葵花蕊中,一颗伟大的红星,发射着条条灿烂的金光。三重荡漾的波浪形的灯环内外,嵌满了璀璨的围拱的群星。”下面写座位:“在这里,看不见一根‘承天’的‘八柱’。从上下三层九千七百多个座位上,上望庄严阔大的主席台,群众和领导者之间,没有一丝视线上的间隔。”人民大礼堂一根柱子也没有,这是个很新颖的设计。没有柱子,就不会挡住台上台下的视线。冰心老人为什么要特别写到这一点呢?她说:“就是想象征在我们国家里,领导同人民群众之间是没有一点隔阂的。”这种思考和联系,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如果只停留在把观察到的东西如实地写出来,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总之,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