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日期:2022-01-13 14:37:59 人气:1

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讲,应包含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品格素质是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 1、思想道德素质 (1)较高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大学生应该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定的政治理论修养。 (2)事业心和责任感。 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基本传统美德 每个大学生都应继承中华民族的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坚毅、廉洁、勤俭、爱岗、敬业;讲究礼仪等传统美德。 2、科学文化素质 (1)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 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 (2)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 (3)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3、身体、心理素质 1.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 2.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3.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 4.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
    A+
热门评论

大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

大学生的必备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身心素养。 素养是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 一、大学生必备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其次是道德品质修养,每个大学生都应继承中华民族的宽恕、诚信、自强、坚毅、谦敬、礼让、勤俭、廉洁、爱岗、敬业,讲究礼仪等传统美德。最后则是审美情趣。 2、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面临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科学技术竞争、综合国力竞争、人才竞争的局面,大学生应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在大学时代就要打好专业素质基础。 3、文化素养,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的心理及生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潜在素质。这种潜在素质的培养,根本着眼点在于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达到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 4、身心素养,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大学生正常交往、学习、发展、生活的基本保证,且对大学生的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有良好的情绪特征、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主自律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创新进取的意识、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较高的社会理想。 二、大学生行为守则 1、志存高远,坚定信念。2、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3、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敬廉崇洁,公道正派。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4、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珍惜时间,学业有成。5、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自尊自爱,自省自律。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6、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和社会劳动成果。生活俭朴,杜绝浪费。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的物质享受。7、明礼修身,团结友爱。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男女交往文明。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合作。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仪表整洁,待人礼貌。豁达宽容,积极向上。8、强健体魄,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健康。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磨砺意志,不怕挫折,提高适应能力。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阅读全文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当今谈论的热点,大学素质教育更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1 1、大学生要做到身心统一,就是人的身体、心理等方面能够健康协调、和谐一致,全面发展。身心统一是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具体地体现在:行为的适应性。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应该能够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为他人理解和接受。 2、人格的健全性。它表现为人格的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生理平衡,自尊、自爱、自知、自明,并能够接受别人的情绪,善于和人和谐处事。 3、生活的进取性。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没有恐惧感,同时生活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对事业富有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4、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人际关系和谐既是身心统一的特征,又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中受人尊敬,人们信任他、欢迎他。 5、价值取向的社会性。在实现人生价值时,自我的实现与祖国的命运、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地结合起来为社会贡献个人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2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拥有“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品格,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 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创造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莘莘学子的任务,其主要的任务也是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及素质。科学的问题是严肃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孜孜以求,这才是科学素质的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专门人才,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有的学者认为,知识是一种资本,是发展经济的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知识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极端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专业素质教育是主体,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这个时代特征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1、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础。广博的知识视野是对人才适应社会岗位、应变环境的文化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求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达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拓展所学到的知识,有所创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打下宽厚、扎实、系统、严谨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功底,才能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动及职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2、掌握一技之长 掌握一技之长等于获取竞争特殊专业岗位的入场券。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专业方面工作,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要根据社会对人才评价的资格化倾向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资质也逐步融于社会化、客观化、公平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如:在校期间开始参加相关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通行证,为以后择业、评聘技术职务、薪酬晋升奠定了基础。 3、丰富的课外知识 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为适应社会岗位的全方位要求奠定基础。因此,大学生应利用专业学习的空余时间多读一些社会科管理方面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从而提高竞争力。如: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且还要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为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条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只掌握本专业现阶段的知识很难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因此,大学生在宝贵的在校时间里应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延展,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信息、关注新行业发展动态、涉猎现代科学书籍,使自己具有专业眼光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思维方法,紧跟国际科技发展的步伐,为自己的择业拓展广阔的空间。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 1、适应能力 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知识用不上、有些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行为方式,尽快培养自己的社会应变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 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这就难免发生矛盾。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要以我们民族善良、诚实的传统美德来善待他人,“将心换心”“以诚相待”,学会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要学会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的本领;学会处理具体问题时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3、动手能力 把创造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这种动手能力对大学生尤为重要,即在实际工作中既能讲出科学道理又能动手干出样子。大学生充分利用实习和勤工俭学机会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用人单位对具有一定交往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挑选大学生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同时对在校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担任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做一些社会工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以利于今后工作。 5、开拓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一个重大的科技创新甚至能带动整个世界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观念,用已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选择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提出新思想的能力。 大学生步入社会应具备的素质 1、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 2、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 3、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4、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素质包括: 1.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2.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3.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适应是为了创造。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毕业生走向成功和成才之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注重这两种主体能力素质的培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