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去看心理医生呢?

日期:2020-12-23 17:17:06 人气:3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去看心理医生呢?

心理医生一直都是像是比较神秘的行业,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了解并不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心理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此时人们才意识到遇到问题时应该和心理医生沟通。但心理疾病毕竟是比较新颖的学科,因此人们对就医问题似乎也不是非常了解。 什么时候该问诊心理医生? 1、过分不自信的时候 即使是非常自信的,人在生活中面对重大事情的时候,也有踟蹰不定的现象。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也许从来没有做过决定,或者曾经自主决定出现了失败的问题,因此对自己越来越怀疑,在面临决策的时候往往也是摇摆不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问诊心理医生。 2、难以逃脱自我怨恨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也算是抑郁症的初期阶段,无论是挚爱的亲朋远离或者过世,还是因为曾经的某一件事处理不当而自我悔恨。总之患者自我怨恨的情况变得越发严重,情绪也越来越焦虑,这种症状无法通过自行排解得以逃脱,就需要与心理医生沟通。 3、倾诉欲望强烈 现代人的工作都很忙,身边很难出现一两个倾听者,而自己近段时间遇到了比较难过的事情,而且倾诉的欲望很强烈,认为自己应该向他人诉说。此时就要与心理医生沟通,毕竟长时间控制自己的倾诉欲望,其实很容易引发情绪的焦虑,也容易产生厌世情绪。 4、失眠症状比较严重 失眠是比较常见的社会话题,而且最近几年也开始被外界广泛关注。但其实失眠症状如果出现的比较严重,则已经意味着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此时患者会自我怀疑产生心理弱势,还有一部分患者会产生自毁情绪,所以问诊心理医生刻不容缓。 5、工作压力比较大 工作压力比较大是现代人的通病,但有一部分人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强,但也已经处于情绪满溢满的状态。如果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调节情绪,此时心中难免怒火积压,部分工作也会出现失误,此时一定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疏导。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情绪,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更愿意将情绪埋藏在自己的心里。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因此导致心里疾病变得越来越严重。其实心里疾病虽然不像传统疾病一样症状明显,但其实心理也有明显的症状反应,所以同样不要忽视。
    A+
热门评论

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凡是心理上有困扰和问题,需要获得帮助、支持、治疗和指导时,你都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具体地说: 当你有明显不平常的感觉和行为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例如,总听到一个声音指挥、控制你。 当你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例如,害怕一些并不可怕的事物,害怕花、害怕水、害怕笔、害怕看人等等。再如,脑子里总不停地想一些无意义的小问题,或者不停地洗手等等。 当你有一些奇怪的疾病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例如,因为精神受刺激等原因,突然瘫痪了,失明了或聋哑了。在医院相应的科室虽查不出病来,又确实发生过的奇怪的疼痛、胃肠不适等等。 当你身体没毛病,有由心理原因引起的性功能障碍时,或者有一些古怪的性问题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当你情绪极差,难以自拔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一般这类常见的情况有过度抑郁或长期抑郁、神经衰弱、对某些事过度紧张焦虑等等。 当某些事引起了你强烈的心理冲突,自己难以解决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当你人际关系中出现了较大问题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当你睡眠不好如失眠、做恶梦或者梦游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当你家庭和婚姻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当你的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你可以去找心理医生。例如,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有一些坏习惯,多动、口吃、情绪低落、胆子太小等等都可以去找心理医生帮助解决。 一般人有一个误解,认为找心理医生的人都是“疯子”“精神有毛病”。由于这种偏见,许多人不敢轻易去看心理医生,害怕别人以为自己精神不正常。实际上,去看心理医生的人之中,虽然有一部分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也有一大部分是正常人。不论是谁,只要你心理上、情绪上有痛苦烦恼,都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阅读全文

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看心理医生?要有病才看吗?有什么好处?

当人有精神压力和思想有异常波动时;应当找医生.也许我该回答说:是的。就象外科医生熟悉人体的结构一样,心理医生也熟悉人的心理的结构。由于长久的专业训练,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表情、姿态甚至衣着、发型等细微之处,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个人的童年经历、家庭状况、知识结构、情感反应、行为方式、意志强弱、智力状况、自我意识、成功的可能性、与他人交往的特点等等诸多方面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尤其“可怕”的是,所有这些加起来,也只是他有可能看到的内容的很小一部分,就象冰山露出的一角;更多的内容,也就是冰山藏在海面下的那一部分----术语称之为潜意识,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清楚的那些愿望、冲动、痛苦、焦虑等等,恰恰是心理医生重点观察的对象。所以有人说心理医生有着X光样的透视的目光,那是有充分理由的。 心理医生对人的观察往往有一些既定的模式,或者说理论。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人性的基本判断。不同的理论对人性的判断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人就是动物。传统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如是说。在他们眼里,人和动物实际上就是对刺激产生相应反应的机器,只不过这样的机器较一般机器高级一点,反应也要灵敏一点。他们认为,如果要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奖励,二是惩罚。通俗地说,想让一个人做什么,就用甜头来诱惑他;想让一个人不做什么,就用苦头来威胁他。前者是企业奖金制度和某些家长的教子之术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制止犯罪的极有效的手段。 每个人都有病。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医生如是说。在他们看来,人的精神世界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本能的冲动、适应环境的愿望以及伦理道德的要求之间无时无刻不在拼斗撕杀。没有任何人逃得过这一定数,除非是他----不那么吉利地说----死了。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全世界大多数的心理医生就是戴着由以上两种理论制成的有色眼镜观察人类的一切行为的。他们训练有素,明查秋毫,在任何人身上不是可以看出兽性就是可以看出病态来。 然而面对陌生人的问题,我真的只能说对吗? 不。绝对不。 若是在二十年前,一个心理医生熟练地掌握了以上的理论和技术,能够通过一点蛛丝马迹判断出别人的问题所在,并且作出相应的心理学诊断,那他就可以算作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了。但是在现在,这些不仅不够,反而可能是错误的。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模式已经被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所替代。行为主义者已经不再把人看成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机器,而是看成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为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刺激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要改变人的行为,不仅仅只有改变刺激物一种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情感和思想来达到目的,这样一来人就不再是动物而被还原成了人本身。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医生也同样分析潜意识冲突,但已不再把潜意识看成是病态和罪恶的根源,而是看成智慧与创造力的发源地。最为可喜的发展趋势也许是,各个理论流派相互之间正在进行渗透和融合,相信有一天,大多数理论都会在以人为本的大的框架内统一起来。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谈谈这个问题。一位在某公司做供销科长的男性去看心理医生,他说,他曾经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但最近两、三年来,工作能力大幅度下降,几乎什么都做不好了:早上不想起床,在单位什么事也不想做,害怕见客户,害怕跟来谈业务的人吃饭,每季度都是勉强完成销售任务,科里的十几个人也没管理好,等等。以下是心理医生与他(以下简称A)的几段对话: 医生:你每天都能准时去上班吗? A:是的,我是科里的头,迟到影响不好,所以我从不迟到。但是我早上总不想起床,经常为了不迟到,早餐都顾不得吃了。早上小孩上学,总是我妻子照顾,我觉得很对不起她的。 医生:不管怎么样,你从来没迟到过? A:(犹豫了一下,满腹心事地点头)是的。 医生:你每天早上都是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吗? A:(似乎不敢相信医生会提这样的问题,苦笑道)是的。 医生:你是坐车上班还是骑自行车去上班?需要你妻子送你吗? A:骑车去上班。不需要妻子送。 医生:你能够完成每季度的工作任务,对吗? A:是的。但是很勉强,而且是最低的标准。 医生:不管怎么样,你还是完成了。 A:是的。 医生:你的领导仍然很信任你,要不然不会把这样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做,对不对? A:以前是很信任我,现在是不是还信任我,我就不知道了。 医生:如果他不再信任你,他可以撤你的职,换另外一个人。他没有这样做,就说明他现在还是信任你的,对不对。 A:好象可以这样认为。 医生:你跟你的职工发生过争吵吗?有没有职工因为对你不满向你的上级告过你的状? A:我的脾气比较温和,几乎没有跟职工争吵过,也很少对他们发脾气。至于告状的事,不知道有没有,我反正没听说过。但是每月奖金发少了,他们心里可能会有意见。 医生:那就是说,你能够团结职工,而且职工在拿较少奖金的情况下也不拆你的台,说明你管理水平很高嘛。 A:(稍微放松了一点)也许可以这样推断。 医生:你说你害怕跟客户一起吃饭,我也有类似的问题。有一些“应筹饭”是吃得很累人。但我跟我的家人或者关系很随意的朋友在一起吃饭时,非常轻松愉快。你呢? A:(迫不及待地)一样一样。 医生:刚才你说什么事都做不好,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你能够做的事情比你不能做的事情要多得多? A:(面带微笑,似乎略有所悟,不无幽默感地说)如果把洗脸刷牙这些事情也算进去,那我确实还能做很多事。 也许有人会把医生的言语仅仅看成良性暗示。这样想只对了一部分。在几乎所有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中,不良自我暗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心理治疗中用良性暗示取代不良暗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在以上的例子中,医生的言语的背后,绝不仅仅是良性暗示的技巧,而是心理治疗模式在最近二十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反应,这一变化就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积极挖掘来访者身上的潜在能力,注重他能够做什么,不注重甚至有意识地“忽略” 他的问题或者“毛病” ,用他的不断增加的优点把“毛病” 从他的心里“挤”出去。当然在具体的治疗中,操作要复杂得多,以上的对话,只是治疗过程的一个很小的片断。 所以对陌生人提出的问题,我实际上应该这样回答:不对。在心理医生眼里,所有的人的问题都被忽略了,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健康的人,而且将来会变得更加健康。如果心理医生的眼光真的可以透视,那它透视到的东西全都是美好的。 如果你“不幸”在治疗室或者其它场所碰到了一位心理医生,你不仅不必感到紧张,反而应该很轻松很自在,因为在一个把你能够自己洗脸刷牙都看成是你的优点的人面前,你该可以毫不费力地展示数以万千计的优点吧。 看完上述你自己该知道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看心理医生?

阅读全文